内蒙古自治区一个年财政收入仅3千万的贫困县,十年来计划斥资六十多亿建新城,结果留下一堆“烂尾楼”,一时间各界纷纷质问,责任该问谁? 09年中国地方政府向银行举债超过地方收入,大部分用于面子工程,这些隐形的“烂尾楼”,又该如何问责?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领导,因十年前上级领导视察时提出建新城的意见,为了迎合上级的口味,清水河县领导不顾县财政年收入仅3千万的状况,开始了一场历时十年,计划斥资60多亿元的「造新城运动」,由于项目没有获得批复,资金无法到位,最终在08年,县领导放弃搬迁新城,留下一堆已经耗资超过一亿的“烂尾楼”,和四千多万元的债务。
由于清水河县数年来全部财力用于建设新区,当地经济发展严重滞后,清水河当地居民生活贫困,大都仍住在破旧的窑洞里。
事件曝光后,一时舆论纷纷质问:应该向谁问责?而当地领导已经换了几届, 谁来承担责任已经成了“死题”。
当地一位干部表示,新区建设本来就是某些领导“拍脑袋”的结果,缺乏可行性调查研究。有网友却认为: 项目的自筹资金, 相当于当地10年的财政收入总和 ,建设期的利息,就算全县人民不吃不喝,需要4年才能还清。老百姓都能看出的乱决策,何以清水河县领导瞎了眼呢?
无独有偶,最近江苏贫困县阜宁的当地政府,以参与世博为名,耗资数百万元兴建没有任何使用功能的“山寨版中国馆”雕塑,被当地民众认为是一个“拍脑袋”的面子工程。
许多媒体呼吁,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来制约长官意志,以杜绝拍脑袋决策。然而,上面的这些工程都是看得见的政府项目,《当代中国研究》主编程晓农指出,更多的面子工程,在通过政府投融资平台進行。
程晓农:中国大陆这个财政法本来是规定说不充许地方政府借钱的,但是现在地方政府想了一个花招,它办 一个由地方政府扶持的公司,名义上不是政府机构,但实际上这个公司是空的,然后由地方政府出面担保让这个公司到银行借钱。
根据中国央行的调研结果,到09年5月,全中国有政府投融资平台3800多家,负债达5万2千6百亿元,其中80%是通过银行信贷获得资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2009年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的负债总规模,已经超过了地方政府全年的总财政收入。
程晓农表示,这些资金大部分都用在面子工程上。
程晓农:地方政府用地方的投融资公司通过向银行借贷,借来的贷款所从事的这些项目,绝大部分就是为政府增加脸面的一些工程,比方讲,给政府盖大楼啊,或者盖一个体育馆啊,修一些高速公路等等等等…,这些投资基本上可以讲是投下去后不会有回报的。
对于这种现象,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周孝正对媒体表示,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搞城市建设的“大手笔”,不是政绩需要,就是受利益驱使。
一位银行业官员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对地方政府官员而言,“谁借的钱越多,谁在任期内的政绩就越大”
- 关键字搜索:
- 60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