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大陆媒体4月16日报导,吉林大学的科学家16日宣布,对我国现存最早的木乃伊――新疆小河5号墓地干尸的DNA研究表明,东西方人早在距今约 4000年或更早就已经发生血缘融合。
得出此结论的是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古DNA实验室负责人、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在最近一期的英国权威杂志《BMC生物学学报》杂志上,吉林大学、新疆考古研究所、复旦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的科学家联合发表文章指出,新疆小河墓地的木乃伊是混血,他们同时拥有着欧洲和西伯利亚的遗传标记。
1934年,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在新疆塔里木盆地附近一个干涸的河床里发现一片墓地。此后,该片墓地消失了66年,直到2000年才被中国探险队重新发现。经考古认定,该片墓地由167座墓组成,共分上下五层,其中保存有大量木乃伊、动物残骸、植物遗存和随葬品。其主人大多死于3500年-4000 年前,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保存最好的墓地。
2005年,吉林大学的科学家开始对小河墓地早期木乃伊进行基因分析,经过4年多的研究,成功提取了20个DNA样本。研究人员发现,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同时具备亚洲人群和西欧人群的DNA特征,其中的亚洲人群主要来自于我国北方和贝加尔湖地区,西欧人群的成分主要来源于欧洲。
“这一地区的木乃伊基因中,既有西方的遗传特征,也有东方的遗传特征。”周慧说,“新疆的古人类群体属于东西方人群混合体。这表明,早在4000年前尚无文字记载的时候,东西方人就已经开始进行往来、混居,并且有血缘互动了。”
新疆塔里木盆地是欧亚大陆上东西方人群的重要接触地之一,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东西方人群迁徙、文化交流及扩张的历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国际学术界通行的观点认为,人类始祖起源于非洲,那里繁衍出了印欧和东亚人。此后,他们分别向北、向东迁徙。新疆地区是世界人群迁徙历史上最后到达的地点之一,科学家说:“我们推测,小河早期人群很可能与南西伯利亚青铜时期的人群有密切的关系。混合最初发生地可能是在南西伯利亚的某一个地区,向西运动的亚洲人与向东运动的欧洲人相遇,并与他们发生了通婚。”
此前,很多人认为,新疆早期居住的人群主要是欧洲人。而世界上一个普遍认同的观点是,距今2000年的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起始时间。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中国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