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美国敲开瑞银保密制度内幕

 2010-04-14 21:5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 税务调查威胁瑞士银行业巨擘UBS的生存

* 担心引发新的金融危机,瑞士犹豫不决

* 希拉里和盖特纳参与美国-瑞士谈判

* 纽约联储警告,起诉可能导致灾难性後果

美国投行雷曼兄弟于2008年9月倒闭後,瑞士最大的银行瑞银集团(UBS)亦摇摇欲坠。瑞银的资产规模是雷曼兄弟的三倍以上,当时被迫注销了500亿美元的资产。

10月16日,瑞士政府出手搭救瑞银,让全世界的投资者松了一口气。但当时投资者并不知道,瑞银在另一个领域可能面临灾难性的危机。

在获得救援一天后,美国官员就把瑞银高层和瑞士监管者叫到纽约召开闭门会议。美国人在进行大范围的税务诈欺调查,而焦点都集中在瑞银身上。

内部人士对路透表示,新任命的瑞银集团总法律顾问Markus Diethelm带领的瑞银代表团,当时带着一份内部报告来到美国,报告列举了该行内部税务欺诈的例子。他们的计划很简单:承认有罪,尽快了结此案。

但美国司法部税务部门的检察官唐宁(Kevin Downing)却在这次会议上丢下了一枚重磅炸弹,要求瑞银披露美国逃税者的身份,并将其作为了结案件的一项条件。唐宁从2008年中以来一直在调查瑞银集团。

这让瑞银左右为难,或者打破近一个世纪以来瑞士银行业恪守的保密规则,或者冒着在美国被起诉的风险。

"瑞银已经因信贷危机而处境不佳,"出席上述会议的一个匿名人士对路透表示,"当时的情形显而易见,如果不解决客户名单问题,就根本达不成和解协议。"

对业内人士的采访,以及对文档的研究,显示出以前未曾披露的事件解决过程细节,例如,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曾几度参与。

这场交锋把瑞银逼到绝境,危险程度超过了一般人的想像。虽然该银行最终通过认罚7.8亿美元和同意交出部份客户名单而化解了危险,但此事对其规模巨大且越来越重要的财富管理业务造成严重打击,而且至今仍令瑞银面临重压。

未来几个月,瑞银的新管理团队将努力稳定其财富管理业务。该部门近期不断有理财顾问流失,并带走了客户。

所有这些反过来又迫使瑞银面对更广泛和更事关生存的问题:今天的瑞银到底是一家什麽银行呢?是积聚资产的大型银行,还是一个更精简和更关注其富裕客户需求的银行?

**瑞士银行业保密法遇到挑战**

对瑞银和其它瑞士银行来说,不能小觑2008年10月17日纽约那场会议的含义。

与司法机构分享银行客户数据,这有悖瑞银的核心原则:保密,安全和谨慎。瑞银沿用长达70年,图为三把钥匙的商标隐喻的便是这三个原则。分享客户信息可能亦会破坏富裕客户对瑞银的信任,进而是对整个瑞士金融业的信任。

接受美国司法部调查的是瑞银所谓的美国跨境业务。这部分业务是向美国境外的美国居民提供财富管理服务。该业务在瑞士境外展开,且独立于瑞银在美国本土的财富管理业务。

美国司法部在有关瑞银案的文件中称,2000-2007年期间,瑞银通过秘密的瑞士账户,帮助约5.2万名美国客户隐瞒了数以十亿美元计的未缴税资产。根据和解文件,瑞银有时通过空壳金融实体隐瞒资金,导致美国国税局(IRS)损失了数亿美元税收。

由于该业务有触犯美国法律的风险,因此被部分瑞银高层称为"有毒废物"。但瑞银的银行家似乎并不清楚其可能引发的法律後果,他们仅在2004年一年间,就往返瑞士美国多达3,800次,为的就是拜访那些客户。

跨境账户真谈不上是瑞银业务的主要部分。截至2008年底,跨境账户总资产最多达近200亿美元,在瑞银约2万亿美元总投资资产中的比例不到1%。

这部分业务的规模如此不起眼,以致于起初都没被瑞士金融监管当局FINMA放在眼里。该机构当时主要关切的是,瑞银那个江河日下的固定收益部门可能引发的系统风险。

根据现有的美国-瑞士税务协议,在特定严格条件下,向美国披露部分瑞银客户数据还是有可能的。美国当局向瑞士提出了获得客户数据的要求,但是进程繁冗且缓慢,美国司法部逐渐失去了耐心。

最初对瑞银发起调查的是美国证交会(SEC),证交会认为瑞银有违反美国证券法的嫌疑。但当美国司法部介入时,看到瑞银愈发有可能面临刑事起诉,瑞士监管当局就按耐不住了。

他们的担忧在2008年4月变得更加严重,当时美国当局趁瑞银美国跨境业务主管Martin Liechti在迈阿密出差时将其短暂拘留。之後5月,前任瑞银理财顾问Bradley Birkenfeld被逮捕,这位瑞银前雇员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事情是帮一位客户偷运一颗鉆石,手段竟然是将鉆石藏在牙膏管里,对此他供认不讳。

这些案件引起了瑞士联邦银行业委员会的注意。到了08年夏季,该机构开始敦促瑞银加快行动,把事情早点了结。可是,仍在疲于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瑞银没空管那些,它更在意的是自己的生存问题。

瑞银最近撤换了能力全面的董事长Marcel Ospel,他曾在10年前帮助瑞银在美国大举开疆拓土,并一手培植了最终令瑞银陷入麻烦的高风险美国跨境业务。2008年4月,Peter Kurer接替Ospel出任公司董事长,Kurer此前是瑞士一位有名的律师,2001年加入瑞银担任首席法律顾问。

数月过後,Kurer才将Diethelm任命为瑞银的首席律师,由于过程漫长,这对瑞银处理与美国当局的案子毫无帮助。

Diethelm是一位有远大抱负的人物,曾任瑞士再保险(RUKN。VX: 行情)的首席法务官,此前,他凭借在纽约世贸中心一家开发商和数个保险公司之间谈成一项数十亿美元的和解协议而在法律界声名鹊起。

但在瑞银工作数周後,Diethelm发现自己任职的是一家步履蹒跚的银行,并面临美国当局的指控。

由于形势对于瑞银来说很难再站得住脚,瑞士财政部希望能对其伸出援手,向美国财政部发去了一封信,表明尽管存在明显的法律限制,瑞士政府愿意就瑞银案找到一条解决途径。

但内部人士称,美国政府却不吃这一套,他们将该信视为政治干涉。瑞士方面从未等来美国的正式回应。与此相反,11月12日,当美国官员再次联系瑞银时,是通知该银行,其全球财富管理业务主管Raoul Weil将受到起诉。

"这传递出一个明确的讯息,"瑞士一位高层消息人士称,"可以想象,若没有那封信,他们至少会推迟对Weil的起诉。"

这些内部人士表示, 瑞银内部的高层担心执行长Marcel Rohner和董事长Peter Kurer将是下一个目标,虽然这两人都未在法院文件中提及。

Weil旋即退出了瑞银的董事会,否认任何过错,他并留在瑞士逃避指控。不过相关谈判就此展开。

**就税案中刑事调查部分达成和解**

11月,美国司法部要求瑞银提交一份相关後果研究,这通常是起诉一家公司前的最後步骤之一。"他们称:我们现在拥有政府最高层的授权,可以进行起诉,"上述瑞银的消息人士称。

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内部,官员们亦有些紧张,担心起诉瑞银可能使本已战战兢兢的金融市场恐慌。但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无权干预司法部的事务。

据另一名知情人士称,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首席法律顾问Thomas Baxter对一名参加谈判的瑞士人表示:"为避免起诉可能造成的灾难性後果,瑞银必须找到一条途径,向司法部披露有关纳税人的名字。"

12月,瑞银召开了一次董事会会议,公司高管在会上评估了可选方案及风险。由于瑞银面临官司缠身的麻烦而引咎辞职的Kurer无法参会。

各位董事在会上讨论了动用一种德文称作"Notrecht"的紧急权利的可能性,这样政府可以绕开银行保密规则搭救瑞银。

但董事会决定,瑞银的行动不能违反应瑞士现有法律。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瑞银必须从头开始。"

司法部的确要动真格的了吗?会否将雇员人数是雷曼三倍还多的瑞银推至悬崖边缘?况且瑞银在美国拥有约2.7万名员工。

没有人知道准确答案,但瑞士决定不冒这个险。2月18日一个寒冷的夜晚,瑞士政府召开晚间内阁紧急会议,同意支付7.8亿美元了结此事。

但比钱更令人心痛的是,瑞银同意提交约280位美国严重避税者的名单。政府为了保全瑞银,付出的代价是近乎坚持了一个世纪之久的瑞士银行业保密原则。

这种解决方法获得了瑞士监管机构的首肯,他们也不得不制定紧急规则以绕过法院体系,拯救瑞银免陷倒闭险境。

达成和解一天后,美国国税局要求瑞银公布可能避税的52,000名美国人名字,这令瑞士政府感到震惊。无疑,瑞士未能使瑞银同时免于刑事和民事调查,他们重视的银行保密法依然面临沉重压力。

**高层换血**

在金融动荡和美国进行刑事调查的背景下,找到一个人执掌稳住瑞银的大任并非易事。"因为这件事,没有人愿意和我们商谈,"瑞银一位高层消息人士称。

在截至2月18日刑事和解的数周内,Kurer面谈了三位候选人。其中之一是瑞士信贷(CSGN。VX: 行情)前执行长格鲁贝尔 (Oswald Gruebel),由于其在艰难时期令这家瑞士第二大银行起死回生而广受赞誉,但格鲁贝尔未能在其任职22年的这家银行成功当选董事长,心有不甘,此前已退休。

2009年2月26日,瑞银案中刑事部分达成和解一周後,格鲁贝尔同意出山迎接挑战。他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旋即发出改变立场的信号,宣布大幅削减成本。 他说,重塑这家银行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

Kurer心有不甘地离开了瑞银,接替他的是瑞士前财长威利格(Kaspar Villiger)。瑞银希望凭借威利格在政界的关系,平息与美国税案的馀波。

曾做过交易员的格鲁贝尔出身平平,未受过正式的大学教育,对讲究级别的瑞士银行业而言,他可算是圈外人士。格鲁贝尔于1943年出身于东德,10岁时身为孤儿的他从铁幕下逃遁,1960年代在德意志银行的债券交易大厅掌握了银行业门道。

格鲁贝尔说话直来直去且缺乏幽默感,身边亲近的助手说他"冷酷而强硬",不喜欢曝于聚光灯下。不过业内同行钦佩他广泛精通投资银行、财富管理与商业银行业务,而在当今时代,银行业高管的知识往往都呈专业化。

**极尽努力**

格鲁贝尔在2月接任首席执行官(CEO)时,瑞银的情况刚刚趋于稳定,这要得益于瑞士政府的一笔贷款。在2月达成和解之後,瑞银也消除了受到美国刑事指控的风险。

但这绝非说瑞银已摆脱困境。它仍面临一桩民事税收诉讼,威胁到数以千计美国客户的机密,并导致客户与理财顾问出走。另外,在2008年亏损逾210亿瑞郎,创下瑞士企业历史上最高的亏损纪录後,扭亏为盈对瑞银而言仍遥不可及。

与美国的税案对瑞银来说,意味着一个法律上的真正大麻烦。尽管依据瑞士法律来了结税收欺诈指控不无可能,但美方的传唤却另辟蹊径瞄准了逃税,瑞士在逃税方面并不提供国际协作。

内幕人士透露,到3月初时,若非瑞士政府介入,瑞银很明显将面临又一次威胁到美瑞两国关系的激烈法律冲突。

在瑞银继续与美国国税局及司法部协商之际,瑞士外交部介入此事,在3月末派遣官员出访美国国务院。在接下来的4月,瑞士时任轮值总统的财长默兹在华盛顿会见了美国财长盖特纳。

根据瑞士自己的估算,他们在谈判中是弱势的一方:4月2日,20国集团(G20)已将瑞士列入避税天堂名单,美国政府则敦促针对在境外的不正当税收所得进行立法。

但有几件事摆在眼前。美国国务院对瑞士在外交上的支持心存感激--例如在古巴与伊朗等地区代表美国的利益;帮助促成使土耳其与亚美尼亚恢复关系正常化的一宗协议。该协议于去年10月在瑞士签署。

内幕人士称,这些事帮助创造了"某种氛围",使得瑞士外长卡密雷(Calmy Rey)能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频繁通话,并在达成8月协议的过程中三次与其会晤。

最终,在2009年7月31日的关键会议上,希拉里与卡密雷在原则上同意达成协议,避免针对瑞银提起不利的法庭指控。

受种种官方规定约束的瑞士人,无法保证何时能提交客户名单,但瑞士当局再三保证最後一定会递交名单,这让美国国税局感到满意。

美国国务院一名官员表示,对这项协议"及瑞士政府为确保履行自己在瑞银协议的相应责任而不懈努力"表示欢迎。国务院未对该事件进一步置评。

瑞银与美国当局在8月19日达成民事和解。尽管这次没有罚款,但瑞银承诺将在一年内另外提交4,450名客户名单。

两个月後,瑞银执行长格鲁贝尔使出王牌:经过几周的秘密接触後,他聘请前美林财富管理主管Robert McCann担任美国分支主管。

McCann上任後三个月为瑞银带来一批新人马,多为美林前高层,在瑞银内部人称"美国财富管理重生团队(Wealth Management Americas Renewal Team)"。

**赶紧止血**

格鲁贝尔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向投资者和客户证明瑞银已重新站稳了财务脚跟。期间他做出了一些艰难抉择,包括裁减1.1万名员工,总员工数还剩6.5万人,以25亿美元出售刚刚购买三年的巴西财富管理部门Pactual。

但这个瑞士金融巨头仍在失去客户,财富管理业务资金撤出速度在2009年第四季加速。格鲁贝尔表示预计资金流入不会很快反弹,未来几季料有更多资金流出时,投资者惴惴不安。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Huw van Steenis指出,按当前(资本外流)速度,到明年瑞银的资产管理规模就会被对手瑞士信贷所赶超。

格鲁贝尔早先承认,财富管理业务的客户失去信心是自己必须面临的最大问题。他或将在4月14日股东大会上遭遇挑战。投资基金Ethos等维权投资者计划对该行2009年发放的高额奖金发出质疑,并投票反对该行董事会对信贷危机推卸责任。

"他们在全球品牌打造上表现十分出色,但在处理美国税务事务上犯下一些严重错误,让自己受到严重打击,"在财富管理行业有着22年从业经验的专业顾问 Michael Malinski称,"如果你是一个潜在客户,除非瑞银拿出有力理由,否则你也会选择别家。"

尽管瑞银流失的客户中大部分都是美国以外的客户,普惠公司(Paine Webber)前总裁Joseph Grano仍认为,瑞银在美国的商誉已无法修复。

格鲁贝尔的当务之急便是制止私人客户资金外流的态势。流失的一部分业务是由于从瑞银跳槽的理财顾问带走了一批客户。

而他最终要决定的是如何处理美国财富管理业务--瑞银普惠。瑞银2000年以120亿美元收购了这家公司,而自此之後一直未能在该项业务上实现盈利。

在金融危机时期,瑞银曾屡次试图出售该公司,但一直未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报价。

随着McCann进入董事会,瑞银认为还有机会重振该业务。"如果他能够达到这一目标,保留该部门或是将它出售将是一项纯财务选择,"瑞士并购顾问公司 Millennium Associates创始人Ray Soudah说。

更重要的是,瑞银还需作出一个艰难的决定。鉴于国内当前政治和监管压力,瑞银可能无法继续同时在投行和财富管理业务方面都扮演重大角色。

瑞士央行总裁希尔德布兰德正在起草一项提议,意图是在银行业再次遭遇危机时,令瑞银和瑞信无法拖累经济。而包括瑞士人民党在内的一些瑞士政党,也在呼吁敦促瑞银出售其投行业务。

但曾帮助缔造了瑞士的全能银行模式的格鲁贝尔在投行业务方面预计将不会轻易屈服。瑞信同样会如此。

不过他可能不得不将投行业务收敛一些,与财富管理业务不同的是,投行业务属资本密集型业务。在当前金融环境下,资本仍然是一种重要的商品。

**愤怒的德国人**

急于挽回纳税人偷漏税损失的西方国家对瑞士施加的沉重压力对瑞银也不利。在2009年与美国达成税收和解协议之後,所有瑞士私人银行都试图与涉嫌逃税的美国客户清理出去。不过欧洲国家政府却不会坐等这一切发生。

根据Helvea分析师Peter Thorne的说法,隐藏在瑞士的欧盟约7,260亿瑞郎未申报纳税的资产中,德国公民的资产占了四分之一,德国对此尤为愤慨。3月19日,德国检察机关以涉嫌帮助德国公民避税为由对瑞信发起了一项调查。

瑞银也是2月德国发起的另一项调查的对象,该调查涉及在该国的税务欺诈和避税行为。在瑞士政府正努力与德国议定敏感的新税收条约之际,这些都不利于瑞士银行业重建客户的信任。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路透社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