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在贵州干旱严重地区考察,遇到了大学生村官崔烈菊。她向总理介绍了村里的生产生活和抗旱救灾情况。她对总理说,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水利设施,有水存不住,希望总理帮助解决。温家宝听后笑着说:不是希望,你应该换个词,是“要求”!
这 本是一个颠覆现有执政观念的很认真的问答,不知为何却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说成了“听到总理风趣的回答,村民们高兴地鼓起掌来”。风趣一词,泛指生动 有趣,使人发笑。仅用“风趣”去形容温总理这样深刻庄重的讲话,显然是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而《新闻联播》就不讲认真。如果要用“风趣”也不是完全不 行,若老秦去写,一定会是这样:“听到总理认真而风趣的与众不同的回答,村民们高兴地鼓起掌来”。
为什么要加上“与众不同”呢?不是本博秦全耀拍总理马屁,活了大半辈子从来都是领导恩赐百姓“皇恩浩荡”,怎么可能对他们有所“要求”呢?再说领导该你的欠你的,唱支山歌给头儿听,我把头儿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头儿的光辉照我心。在中国头儿比爹妈还神圣,何况温总理还是咱国家的顶头上司。所以,听话听音,锣鼓听声,从“谢恩”、“希望”到“要求”,老秦似乎感到了,这世道要变。
如果有人把从政府得到救济当成出门遇贵人天上掉馅饼,他不过是没有能力看清楚政治的魔法,怎样把纳税人的付出转化成了领袖的英明。以税收为纽带,纳税人与现代政府之间,确立了供养与被供养这种不可辩驳的政治伦理。
正是在这样的政治伦理之中,纳税人这个神圣的称呼,激活了附着于其上的全部宪政精神。纳税人出钱供养政府,政府必须恪守职责为纳税人造福。以宪法为圭臬,以政府为代表,全部的制度体系都务必体现和遵从纳税人的意愿。
从“谢恩”、“希望”到“要求”,这是一种历史的趋势,更是一种公共生活的常识觉醒。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老秦为温总理鼓掌!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为什么只用“风趣”论总理?也许《新闻联播》会这解释,新华社捉刀代笔,我们不过是照本宣科的喉舌。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秦全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