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百姓出趟国不容易,在欧美发达国家看到从未见识过的各式琳琅满目的商品,总不免大包小包买了带回国内。
10多年前经常听到这样的事情:某某好容易轮到有机会去美国开国际会议,用多年积蓄的那点美金买了几件貌似最新潮的电器产品。回到家里仔细一看,全是“Made in China”!无论是媒体上刊登还是朋友间私下说起这种事,总是略带一点对当事人“没见过世面”的善意解嘲,更多地则为了表达某种曲折隐晦的民族自豪感。
我有一个朋友,因为工作关系,每年都要往返美国、日本与国内4、5次,算是大世面见过很多了。不过,直到现在,他每次回国都还是一如既往地大包小包……最近我好奇地问他:外国真有那么多我们这里没有的东西,用得着你一趟趟地买回来吗?岂料他的回答更让我吃惊:我在美国和日本买的基本上全都是廉价的日用品,你瞧!像这条浴巾,质地手感那么好,在美国的沃尔玛,标价折合成人民币只有40多块钱。赶上那天正好打折,我只花了4美元就买下来了。我仔细比较过,中国商场里品质还没这么好的,起码要卖70多。还有,这整整一打牙膏,1.99美元。这个牌子的牙膏,我们这里光一支就要卖到8、9块人民币……
不用说,这些不远万里买回中国的日用品,几乎没有一件不是“Made in China”。我这个见多识广的朋友对法国香水和瑞士名表没多少兴趣,他其实是在利用每一次去发达国家出差的机会,掏中国生产的优质的便宜货。他的经验告诉他:这些“中国制造”在中国本土很难买到——不是品质比较差就是价格高昂得多。
这就使我这个对经济学略知皮毛的人难以理解:加上额外的运输成本及关税,中国商品在美国怎么可能卖得反而比在国内更便宜?我相信,任何一个美国商人或贸易专家看到这种“价格倒挂”,都会毫不犹豫地得出以下结论:中国是通过政府补贴在搞对外贸易倾销。据此我还能够确认,这应该就是当今国际上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之所以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我所知道的真实情况是:在大多数国际贸易纠纷涉及的领域里,中国政府确实没有明显的贸易补贴。事实上,中国最具出口竞争力的产品绝大部分都是私营或外资企业生产的,根据政府的一贯行为方式,即使有国家补贴,其中大头绝不可能轮上它们。
我的这个疑惑是被另一位朋友解开的,他在上海郊区拥有一家小型纺织工厂,生产专门出口到日本的桌布、窗帘、沙发套之类家庭软装潢产品。他非常肯定地告诉我,至少在上海市场上,相同品质的桌布价格确实要远高于他生产的那些桌布在日本市场上的价格。但这样一来我就更不能理解了:既然如此,为什么你不把你的企业转成内销?那样不是利润更高吗?我的这位朋友哈哈大笑:你这个理论家啊!我的产品确实价廉物美,我也相信在本地商店里哪怕卖得比日本的价格稍微再高一点也一定能够旺销。可你以为把价廉物美的商品摆到中国超市的货架上去卖,就那么容易?难道一块在美国只卖40多块的浴巾在中国要卖70多块,是崇洋媚外的奸商想要在同胞身上赚更多暴利?你知道这里的30块钱成本(刨去运输成本及关税,其实还不止30块)是怎么产生的吗?还有,你知道像我这么一家上海企业的产品,如果想要打开外省市的市场,又要花去多少成本?
这位朋友末了扔下一句:老实说,我认为我的竞争力比不上那些在国内市场打拼的同行。如果我的企业转向内销,现在国内的这个价格,我多半没本事做下来。相比之下,外贸生意要好做很多,只是单纯的商业契约行为,行政上的成本不仅低,而且一笔一笔清清楚楚,都可以预见,也容易控制。
- 关键字搜索:
- 为什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