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的2009: 放弃安适 放手再搏(图)

张伟利移民加国十馀载,从落地时全家只有一千加元到如今的餐馆小老板,其代价是从没回过国,连惠斯勒也没去过。在国内以前的小兄弟都腰缠千万,老婆却说:你也许没有在国内挣得多,但少了那些应酬,至少没得“酒精肝”。

放弃安适 到温东放手再搏

忙活完饭馆里的活计,张伟利回到家已经凌晨,再上网查看邮件上床已经3点。早上8点太太要送大的上学,他就要起来照看小的;然後上街采购爲新一天营业做好准备,11点又要迎来第一拨客人。由此就像上了满弦的锺表没有停顿地旋转,周而复始。而他对这样的生活已经习以爲常,司空见惯了。

出生成长在牡丹江的张伟利,1992年结婚,那年张伟利开起餐馆。以後两口子还开过商店丶托儿所等。再以後承包了一家录像厅,这份差事一直干到1998年移民加国。

当时不管是开餐馆还是开录像厅,他都是当甩手掌柜子,有人帮着掌厨和调理他只收收钱而已。也正因爲如此,两口子才有时间跳国标舞,一直跳到荣获黑龙江省天鹅艺术节甲级专业组全能冠军,不但被载入该省体育史志,还到日本进行文化交流。

不过张伟利坦言,那些年爲了生意不得不经营社会关系,甚至应付社会上的黑道一块喝酒吃饭,常有回家时已酩酊大醉,太太不喜欢他这样但他却难以摆脱。开录像厅难免沾惹是非也曾惊动警察,太太在美国的姐姐回来探亲,看到这种情景很担心提出不如移民,最後以厨师身份成行!

张伟利在中国国内经商也没有多少积蓄,再加上临行前到香港又消费了一番,来温哥华的房租都成了问题。刚落脚第四天他就开始打工,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他记得第一份活计是在唐人街收拾土库,然後到餐馆打杂,从洗碗清洁干起然後帮厨案板切肉,直到大厨。两年後这家餐馆卖出,他又转到另一家,这样先後过了5年打工生涯。然後到丽晶广场Food Court经营“食家世界”快餐,开始独挑一摊。三年半後,又在同一个地方买下果汁摊位,由太太打理。

自从自己当上小老板後,张伟利说他等于全年无休,只是老妈来探亲时他咬牙挤出两天,陪老妈去了趟维多利亚,除此之外,在加拿大11年来几乎哪儿也没去过!

不过在Food Court,张伟利由幕後走到前台,与客人打交道多了,经营生意的同时也经营友情。其中有的至今保持来往,还成爲他在维多域街新餐馆的座上宾。有的留学生经常在他那里用餐,以後毕业工作结婚生子,走在街上还能认出他来。

经管生意忙碌,张伟利还忙中偷闲,将自己在加拿大的移民感受写成文字。在本地举目无亲,许多都是排遣乡愁而挤压出来的倾诉之作,通过顾亚星等编辑,在本地华文报纸和网站发表,成爲“网络写手”。最初他大女儿提议用“青蛙”这个笔名,後来觉得过于网络化,遂改爲 “张清娃”。

由于越写越多名声在外,尤其对移民生活的描述生动感人,被《扬子晚报》看上了,连续发表在该报周末副刊上连近半年。报社将报样和稿费寄到牡丹江老家,哥哥看到後十分感慨说:简直难以置信,因爲这个弟弟高中都没读完,文章却写得不错,令家人感到高兴!

到太太怀了第三个孩子,张伟利才不得不放下笔,因爲他要给孩子洗澡换尿布,给坐月子的太太煲汤。他笑说:“别人都不信我这大男人哄孩子,可孩子真的是由我带。”

在加拿大,张伟利成了全心全意顾家的好男人,在中国国内那种环境也许很难做到;不但太太满意这里的生活,他本人说也喜欢这种简单清淡的家庭氛围,称自己是个恋家的人,套用一句东北话,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

本来在丽晶广场已相对稳定,但年届不惑的张伟利不甘心老样子下去,想再博一下,于是关掉在Food Court的快餐。今年8月接手眼下这家餐馆,以东北风味爲主。有老客户获知这个消息,还特意打来电话提出建议。

万事开头难,新店需要开辟新的客源需要建立自己的品牌。张伟利亲力亲爲,每天干到凌晨12点。他说必须掌握第一线情况才能与时俱进。

像东北菜早期受鲁菜影响较大,改革开放後又受到川菜影响,在温东就要有所适应。现在正处于磨合期,了解反馈意见。因爲有“放心做菜丶实实在在”的东北人承诺,相信明年初会出现更大转机。

本文留言

作者萧元恺 黄运荣 熊文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