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哥本哈根峰会落幕 风雨过后未见彩虹(图)

 2009-12-22 00:11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联合国气候峰会上周六在代表们的彻夜激辩后结束;会议最终在中国和美国斡旋下通过了一份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其关键细节模糊不清。

回顾哥本哈根峰会关键一天

由于美国、中国、欧洲以及内部尚存分歧的发展中国家阵营对如何正确应对气候变化存在根本分歧,此次为期两周、有将200个国家代表出席的会议几乎以彻底失败而收场。在会议临近尾声时美国总统奥巴马(Obama)和中国总理温家宝牵头匆忙进行了一番讨价还价,大会终于在周六早间大会的最后时刻达成了这一非约束性协议;而它仅得到了与会代表们温吞水般的支持,此时彻夜激烈交锋的外交官们已是集沮丧、愤怒与疲惫于一身,而且他们当中有许多人都抱怨没能参与最后协议的制定。


经过一场通宵会议后,一位代表打起了瞌睡。


会议声明称各国应该致力于长期合作以应对气候变化,然而它并未给任何国家设定任何具体减排目标。

这份《哥本哈根协议》(Copenhagen Accord)的确促成发达国家承诺,将为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采用低碳技术提供数百亿美元资金。工业化国家表示,将在未来三年中提供将近300亿美元,并承诺在2020年前每年凑集近1,000亿美元。

然而在当前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没有人具体说明钱从何来。一些追踪近年来国际气候问题对话的分析人士指出,300亿美元的资金承诺基本上是照搬富裕国家此前的承诺。至于2020年前每年所需的1,000亿美元资金,美方官员说这将主要来自于私人领域,尤其是通过买卖碳额度来实现,政府并不会为此自掏腰包。

谈判代表希望将这份《哥本哈根协议》以最佳面貌示人,他们说这只是第一步,明年将据此跟进推出一份更具体、更具可执行性的国际气候协议。然而,鉴于峰会结束时与会代表在一份更强硬的气候协议将如何影响自己国家竞争力的问题上仍各执一词、分歧未减,他们说自己也不知道后续进程将怎样展开。

哥本哈根混乱的会议进程和含糊的讨论结果让很多人质疑,在联合国框架下到底能不能产生一个大幅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协议。联合国框架保证所有国家都要有发言权,结果让谈判停滞不前,10多天的时间里都在争论程序上的问题,互不信任,直到各国政府领导人在上周临近周末时抵达,才敲定了这份两页半的表明决心的声明。

现在,联合国气候进程将化分为将来的一系列会议。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Ban ki-Moon)和其他很多谈判代表上周六表示,他们希望在下一次联合国年度气候峰会(明年年底于墨西哥召开)以前敲定具体问题。

潘基文说,我们本应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这样一种谈判进程非常复杂。他提到,两天里他只睡了两个小时,自周五用过午餐后就没再吃过一顿饭。

如果在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制定出有约束力的限制措施,钢铁、发电、石油和化工等许多行业将受到影响。无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无法明确对这些行业在碳排放方面的监管政策。如果能明确这些监管政策,私人投资就有可能涌入各种低碳技术领域,从事能效更高的火力发电站设备、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板等产品的开发。

国际商会(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能源与环境委员会主席科比尔(Laurent Corbier)周末发表声明说,商界在寻求可预测性,以利于未来全球投资计划的制定。

由于哥本哈根的声明没有约束力,它不需要充当未来谈判的基础。

周六,在《哥本哈根协议》达成后,当正式会议行将结束时,中国的一位谈判代表提醒其他与会者说,这不是一份条约,不需要被签署或同意。

潘基文提醒注意,协议要求各国在明年1月31日以前在附录中自愿列入其限制排放的自愿承诺。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美国、中国、欧盟和巴西等主要经济体已经做出了这种自愿承诺。而在许多科学家及一些国家的政府看来,要想避免气候变化导致的危险后果,2050年前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必须超过这些自愿承诺的数量。

来源:华尔街日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