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家庭如何看孩子的零花钱?(图)

 
澳洲儿童每周零花钱已达到2千万元。
 
澳洲统计局最新数字显示,澳洲儿童每周零花钱已达到2千万元。相比较前几代人,尽管孩子们手中零用钱增加,但他们承担的家务活比所期望的要少得多。专家认为,是否应给孩子零花钱、如何给,取决于父母自身的价值取向。那么华人家庭是怎样的呢?

本报记者采访了一些华人家长,发现华人家庭对给孩子零用钱表达方式不一样,有些比较注重教育孩子能够尊重劳动,乐于劳动。有些则用给零花钱的方式加强和孩子的沟通。还有些认为不应把零花钱作为劳动或表现好的诱饵。

希望孩子懂有劳有得

张 太太有一个13岁的孩子,她对记者说,当孩子问“我能不能有零用钱(pocket money)?”时,张太就会告诉他说,“你要帮妈妈干活才可以有”。张太认为应该让孩子知道,必须劳动才能有零花钱,多劳多得,不劳不得,要以此让孩子 学会关心他人,关心家庭。张太说,平时除了给孩子午餐钱之外,一般不给零花钱,张太说,她告诉孩子,需要的学习用品会买给他,不过,张太太有时也会主动给 孩子一些零花钱,比如学习好啊,听话啊等等,主动给一些表示鼓励。

自己开生意的刘先生比较注意鼓励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刘先生有一个十岁孩 子,他给零用钱的方式很用心,他经常有意在大人忙的时候让孩子一起参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而且让孩子觉得干活不是一件困难的事,还民主地征求孩子的意 见,“你觉得你的劳动值多少钱?” 鼓励孩子参与。而孩子有了钱之后,他也有以引导孩子正确使用。他说,孩子很懂事,会把钱存起来,有时会把攒的钱给妈妈,因为外公没有车,还说要攒钱给外公 买车。

有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孩子不做家务,就无法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何太太就深有感触,何太的孩子功课很好,有时就会忽略了让孩子做家务。以至于孩子会对妈妈说,你是家庭主妇,你应该做,所以现在何太太就不断要讲道理告诉孩子,每个人虽然都有分工,但都应该有家庭责任。

孩子的零用都用在那里了

统 计数字说,澳洲的父母给孩子的零用钱每年超过10亿澳元,这些钱大部份用于娱乐、买玩具、零食和游戏方面。而多数华人家长在给零钱时都比较小心。比如何太 太有一双儿女,一个初中生,一个小学,上初中的孩子每周大约有25-30元左右的零花钱,最初孩子用来买饮料,有时买午餐,剩下的存起来,后来一度迷上电 脑游戏,就用来玩游戏,结果上了瘾,为了省钱就少买东西吃。何太说,她发现这种情况后,立即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不可以花钱玩电脑游戏,好在孩子听话,被 制止住。另一上小学的孩子因为年龄的关系,多数都买零食了。何太认为孩子通常需要的东西家里都准备好了,所以不主张给太多零用钱,她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还不懂管理钱财。养成乱花钱的习惯不好。

孩子不理解中国传统的价值取向

中国人的传统是勤俭持家,特别是年龄大 一点的中国人都穷怕了,所以有一点钱都会存起来,可是在澳洲长大的孩子们没有那些经历,不能理解大人们的做法。吴先生有一个16岁的孩子,他每周给孩子 20元的零用不包括午餐费用,孩子是在澳洲长大,他觉得孩子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不理解中国人为什么要存钱,所以过年过节家里给孩子的钱,和平时给的零用 钱孩子从来不存,都花光。吴先生也不知道如何可以让孩子懂得中国人存钱防患于未然的道理。

不过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吴先生觉得通过给孩子零用钱利于和孩子沟通,可以知道孩子想什么,吴先生说,孩子的同学都有零花钱,所以家长也要给。

也 有家长不主张给孩子零用钱的,林先生的观点是,孩子所需用品家长都会准备了,没有必要再有零花钱,而且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劳动能力,不应该靠金钱来维 持,他认为他们那一代人,当年挣了钱都要补贴家用的,哪里像现在的孩子对家庭、对父母没有那种应有的奉献精神。当今社会,儿童存在的“行为心理问题”越来 越多,这其中与一些父母为使孩子表现好而把给零花钱作为诱饵的方式也不无关系。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