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吴庸:释温家宝现象(图)

 2009-03-27 11:33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温家宝其人其事是中共权力层的奇特现象,"奇特"在于他对角色的把握非中共一般领袖所能胜任,他对"这一个"的认定超越于常人所及。温家宝因此备受注目,不管从哪个角度观察,他都是令人感兴趣的话题。


(一)中共末世的救党典型

温家宝1985年进入中央权力核心,成为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沿着权力的阶梯稳步上升。他跟随总书记胡耀邦,又是向胡耀邦宣读处分决定的中央代表;他跟随总书记赵紫阳,赵倒台他却化险为夷。江泽民当总书记,他被信任而成为副总理,位于总理朱镕基之旁。胡锦涛掌权,他被称作"胡温"。如今,这个第三号大老,在中共体系内正在扮演怎样的角色?

在权力绝对集中的时代,一个领袖就可以定乾坤、决是非。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的一次中央常委扩大会上,毛泽东一声断喝:"牛鬼蛇神,在座的就有!"声震屋宇,众皆觳觫,由此就有罢黜副领袖刘少奇、置之死地的严厉措施出台。这样跋扈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绝对集中的权力已经四分五裂:各大诸侯并不完全听命于中南海,或明或暗抵制乃至对抗中央权力的现象屡见不鲜,各省市亦不能完全控制下属各级党的机构,对其经济抢劫和道德沦丧多取容忍和放纵态度,直到村级组织对农民的剥夺也有了空前的宽松空间。整个权力结构,从中央到基层,全面地、彻底地松散化。与此同时,从上到下,放开手脚,大肆劫掠日见稀少的财、色两种资源。权力的松散化和劫掠的疯狂化,是中共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现象。权力松散是面临垮台的前兆,而疯狂劫掠则是信心丧失的表现。总之,这是末世象征。

该党极少数清醒者已发出救党的呼声。如何挽救它于垂亡?显然,权力松散化需要有人能够巧妙地应对上下左右关系,以联结断裂的权力链,不使整体结构趴架:劫掠的疯狂化又需要有人能够适度地调整相互的利益冲突,以防止老大独吞,不使利益结构崩溃。需要就是无声的动力,有需要就会有适应需要者出现。温家宝就是适应这种需要而出现的。他的历史任务就是维持这个党的生存而不使其溃灭。

日夜操劳的温家宝为挽救这个已经垂暮的党煞费苦心。他为此而进行的政治活动,可以分为如下3种类型:

(1)强力支持中共的反动倾向,维护一党执政体制,这是他在党内能够站稳的前提。举几个事例予以证实:▲"六四"屠杀,邓小平露出狰狞面目,中共的合法性被一笔勾销,而温在2004年记者会上却为这场屠杀评功摆好,说它"成功地稳住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局,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2008年中共权力部门在拉萨炮制"3.14"打砸抢烧杀事件,温却在当年记者会上反诬这一事件"是由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和煽动起来的"。▲社会的民主转型是大势所趋,温却以"中国需要50年的稳定"和"中国农民教育素质低"为由,于 2005年11月向《华盛顿邮报》记者吹嘘拖延战术:先让他们管好一个村,过几年再管好一个镇。▲关于石家庄市三鹿公司毒奶问题,早在2008年8月2日新西兰恒天然公司就将奶中含三氯氰胺向三鹿通报,三鹿于当日向市府作了汇报。由于面临8月8日北京奥运召开,这一情况被有意掩盖下来。直到9月8日新西兰总理把毒奶问题直接通报北京政府,中南海才被迫公开承认。对此,温家宝9月24日在纽约向记者扯谎,说什么"我们在第一时间"就向国内外公开了毒奶事件。凡此种种都是温家宝直接维护当权者倒行逆施、坚持中共专制的证据。这为他的救党活动写下浓重一笔。

(2)尽力联接中共断裂的权益链,企图使疯狂的劫掠有所收敛,使中共不致迅速滑向塌台。也举几个事例予以证实:▲《南方周末》2004年8月5日报道:黑龙江鸡西市政府出资的一项工程完工并验收后,欠款200多万元。主管城建的副市长朱玉林说:600万元的工程已经给你们400万元,在鸡西的工程给70%工程款是最高标准了。事情反映到国务院,得到批示:转黑龙江省信访办,要求"认真研究处理"。毫无反应。再次通过关系,将情况反映到总理处,温批示:要求黑龙江方面"逐一核查处理"。于是,成立省调查组进行核实。算下来,该市拖欠的工程款达 5800万元,时间夸度最长为10年。该市换了4任书记、3任市长,越拖下去工程欠款越无法偿还。该市编造一套虚假理由欺骗检查。黑龙江省再次组团调查,仍无结果。事情又反映到总理处,温批示:由中央派员下去检查。这时,鸡西市委书记换了新人,答应欠款一定还。但是,前任修起的全省最大、一小时也走不完的休闲广场花费4000万元,而该市人均财政收入仅283元,拿什么还?尽管总理一再批示,中央和省级大员一再施压,最后只能不了了之。▲《羊城晚报》 2004年12月25日报道:10年前广东省乳源县修公路,拖欠民工工资5700万元,追讨10年无效,导致民工多人自杀。此事引起温总理重视,批示尽快解决。8个月后,民工没领到1分钱。▲阿波罗新闻网2007年12月23日报道:2005年11月27日黑龙江省东风煤矿发生特大爆炸事故,死171人,伤48人。2006年7月19日,温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事故调查报告,确定11人追究刑事责任。2007年1月原事故调查组负责人李毅中去黑龙江省公干,顺便去东风煤矿巡视,惊讶地发现矿难主要责任者依然逍遥法外。地方官员答:公安局与检察院以证据不足而互相推萎。以上3例说明,权力松散化和劫掠疯狂化,使地方官吏在很大程度上为所欲为。温家宝欲加纠正,遇到地方势力的抵制和对抗。事实上,地方胡作非为形成的混乱如麻的死结,任何纠正措施都无法解开,即使处罚若干地方实权者也无法匡正已形成的局面。

(3)敷衍、应付是温家宝办事的常态,他以此呼应党内的"碎步改革"派。"碎步改革",是指点点滴滴的改进、改良,温家宝走的就是这样的路径。试举一例。1982年国务院发布《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命令将这些人员逐出城市。收容实际上变成暴力拦截、暴力圈居、暴力索财、暴力强劳。大学毕业生、深圳就业人员孙志刚就是这样被非法抓去而于收容所被毒打致死的。此事引起社会公愤。3位法学博士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指出"国务院没有权力制定以限制公民人身自由为内容的行政法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是违宪的,应予改变或撤销。5位法律学者进而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启动专项调查程序,由调查委员会"适时地召开听证会,听取有关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民以及专家的意见",调查结果向群众公开。他们认为,这是"切实保护人民权益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对宪法贯彻实施的极大推动"。但是,这样的"碎步改革",由于是朝着民主转型的方向迈出实质性一步而为中共当权派所不容,当然,温家宝也就不可能采纳。结果是只将上述收容遣送办法作废,换上一纸《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了事,这就算"改革"了。至于社会为什么形成流浪乞讨人流,为什么演变为暴力施虐的黑社会,如何切实保护人民权益,如何实现公众对行政机制的监督,这些本应提上议事日程而出台改革措施的事项全都弃之不顾。即使是那项"救助管理办法",也只是做样子摆弄一下,至今已无影无踪。温家宝只能如此敷衍、应付救党大业。

中共这位奇特人物的确在2008年南方突降冰冻雨雪灾害时大显身影,在以四川为中心的特大地震灾害中大撼人心。他以这样的形像拉近同民众的距离,因而有别于那些盛气凌人、高高在上的的官僚,但是,这些均不足以遮掩他所充当的救党角色的本质--他在维护一党专制,又企图阻止它迅速滑落,充满无奈的辛酸,只能勉强度日。

(二)时代创造的亲民形像

每个时代都会创造自己的主流形像。皇权时代独尊儒术,提倡仁义,因而有包拯、关羽的神化而流传民间,成为仁与义的代表而受供奉。毛时代提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因而有士兵雷锋的神化而流传民间,受到崇拜。目前,社会强烈呼吁出现民众的代表,这样的形像正在酝酿。摇滚乐队一曲《中国出了个高智晟》,就是酝酿的呼声。法庭外群众高呼 "支持杨佳",也是酝酿的呼声。这些是民间的声音。官方也传达了自己的意愿,正如毛时代树立雷锋形像那样,当权者企图树立自己的爱民代表,以取代民众推选的形像。

在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中,最强劲的当属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它必然依据自己的意识要求去规范全社会意识,并且要使这种规范意识具像化,比如具像化为包拯、关羽、雷锋,以便利规范意识的普及。不过,这只是统治意识的努力,是单方面行为。只有统治意识的规范,没有民间的应合,规范意识的具像化仍然不能深入人心。占统治地位的规范意识要广泛流传必须得到民间的普遍认可和呼应,从而成为民间图腾。这样的官民互动就会形成社会的共识,包拯、关羽、雷锋其实是社会取得共识的结果,是官民共同认可的代表。目前正在酝酿的温家宝的亲民形像也将遵循这样的规则而向前试探。他能否成为社会的主流形像要看今后官民双方互动的结果。

来自官方的信息表明,当局正在默许和推动这一趋势的形成。2009年全国人代大会,有些代表提议授予温家宝"全国劳模"称号,毫无疑问,这是对温的推崇。既然这条消息见诸媒体,说明得到高层意识形态权威的放行或默认。政治局9名常委,独有温家宝享此殊荣,其中自有深意存焉。中共需要周永康执掌利剑,以维护社会稳定,但他的暴戾恣睢,造成民间动荡不断扩张,官民对立日益尖锐,因此,中共还需要温家宝充当"亲善大使",与民疏通,进行安抚,变中共的凶神恶煞为慈祥老人。这就是硬与软的两手策略。明乎此也就不难了解何以权力的高峰会默许和推动温家宝成为亲民形像而大事张扬。还需看到的是,中共的明智之士忧心于这个组织的堕落有毁于一旦的可能,他们积聚着誓不甘心的志愿,力促党内成长自新力量,亲民、忧民、爱民、恤民,温家宝就是这种愿望的化身。这种挺温力量虽然不大,但它是真实的存在。

目前,官方对温家宝的亲民举措大事哄抬可从下述事例略见一二。今年2月16日温在天津火车站侯车大厅遇一抱孩子农妇正在愁苦,痛哭不止,温关切地问:"妳怎么了?"农妇说,孩子得了白血病,医药费太贵,只好带孩子回家。温毫未踌躇,说:"妳应该到北京儿童医院去看看。"当即要求随行人员作好安排。于是,奇事发生了。农民夫妇带着孩子乘坐高速列车抵达北京,车站早有 120救护车等待,一直拉到儿童医院,顺利入住病房,护士引领作各项必要检查。第二天,卫生部一个命令,从中国医学科学院所属天津血液病医院调淋巴肿瘤中心主任邱录贵和小儿血液病专家竺晓凡博士进京,参与为白血病儿会诊。接着,病儿家乡的张家口市委书记许宁、蔚县县委书记王志军到医院看望患儿,并安排相关治疗事宜。紧接着,张家口红十字会秘书长苑小刚来看望患儿,送给小孩一个2尺多高会唱歌、会说话的机器人作礼物。中国红基会医疗救助部部长雷淑敏把3万元救助支票送到儿童医院血液中心,供结算医疗费用使用。此时,儿童医院宣传中心侯主任表示,先给孩子治病,费用问题院方暂不考虑。温加宝捐助病儿1万元,因此,张家口市府和民政局捐赠5万元,蔚县政府捐赠5万元,该县草沟堡乡捐赠20200元,河北省红十字会捐赠1万元。钱越聚越多,病儿父亲李贵树是个讷于言辞的汉子,面对这一切突如其来的幸遇,说了一句:想给温总理写封感谢信,不知说什么好。官府及所属机构如此拥戴温家宝的亲民示意,当然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温的亲民就是这样"拥戴"出来的。

官方媒体新华网为温氏亲民不惜笔墨,连篇报道。准官方媒体也推波助澜。今年3月14日《京华时报》刊登《温家宝风雨一年路》,历数温如何不辞辛苦,昼夜奋战,身先士卒,独挡一面等等。其中讲到温为修改《政府工作报告》,特地邀请13位基层群众代表到中南海座谈,鼓励大家"不要照稿子念,我要听你们讲心里话。赞扬的话不讲,省出时间多讲意见和建议。"该文还披露,"两会上,农民代表顾双燕向他诉说农民的烦心事时,他一再鼓励她说下去,并认真地做记录。‘妳是人民代表,有要求我的权利。'一句话让很多人热血澎湃。"这就是舆论造势。

温家宝的有些亲民表现确实令人感动。2006年全国作协七大,温以《同文学艺术家谈心》为题讲话,颇赋新意。他"提倡讲真话,反映真实的社会情况",赞扬冰心"是一个有风骨的人",还讲到他曾将自己的诗作恳求诗人李瑛赐教,这些使听讲者大为感动。剧作家沙叶新称温所讲"思想开明,见识通达","反响强烈,深获好评"。令沙叶新不能忘怀的是:2003年7月温在江苏宿迁微服私访,一农妇向温陈述生活困难:全家5口,婆婆瘫痪,丈夫有病,两个孩子上学,全仗她耕作3亩薄田为生。2006年收入2650元,交税去掉1460元,还要交城市建设税和政府招待税,不交就要把全家赶出门、不让孩子上学。农妇说着大哭,温也哭了......沙叶新称赞温是个"有人性的人","他不是欺骗,是真诚的"。这是民间对温的亲民表现的肯定。

当然,对温家宝的亲民倒底是真情还是作秀仍存争议。他的亲民表现是内心良性的流露,还是内心恶性的做作,还是二者兼而有之,两方面有无主次之分?这个问号悬在空中,在征求答案。只有这个问题有了比较明确的回应,成为社会的基本共识,那么,温家宝能否成为时代的主流形像也就容易找到破解之路了。

(2009.3.25)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观察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