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最早指汉水,汉水源出陕西甯强县北的嶓冢山,初名漾水。因地段不同,汉水又有着漾水、沔水、汉江、沧浪、襄水、夏水等称谓,屈原〈渔父〉里“沧浪之水 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其中“沧浪之水”即指湖北境内的汉水。
汉 水由河流名称又引出许多地理上的称谓,如汉皋、汉中、汉阴、汉阳、汉口等。“栈阁北来连陇蜀,汉川东去控荆吴”,汉中自古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三国 演义》中约有半部在讲述与汉中有关的事件,黄忠定军山下刀劈夏侯渊,赵云汉水之滨大败曹军……尤其诸葛亮为辅佐刘备灭曹复汉,在汉中屯兵八年,度过了一生 最呕心沥血的岁月,最终葬在汉中勉县定军山下。
在古代,有天与地相互对应的地理观念,汉水处于天下之中,与天河对应。因此,天河被称为 汉、云汉、银汉、河汉、星汉、天汉、汉津等,如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陆机〈拟明月皎夜光〉:“招摇西北指,天汉东南倾。”李白〈月下 独酌〉:“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而〈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 暗度。”描述的都是牛郎织女的故事,相传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分割在天河两岸,每年七月初七才能通过鹊桥相会一次。这一传说在西周时期就已产生,据考证,牛 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就源自汉水流域,黄帝之妻嫘祖曾“游漾(汉水)忘归”,就是牛郎织女传说的雏形。郑交甫会汉水女神是这一传说的进一步衍化,《诗经.广 汉》:“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其中的游女据说是汉水之神,也称汉女。相传周朝郑交甫在汉皋台下遇到二位仙女,倾心相爱,就向二女索 求玉佩,二女遂解佩与交甫,甫悦受而怀之,中当心)(刘向《列仙传.江妃二女》),这与牛郎织女传说描述的人神恋爱是一脉相承的。后以“汉佩”代指情人信 物,如贺铸〈断湘弦〉:“青门解袂,画桥回首,初沈汉佩,永断湘弦。”
秦末,刘邦入关灭秦,被项羽封为汉王,封地在汉中一带。刘邦起初心 存不满,萧何规劝刘邦:“语曰天汉,其称甚美……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班固《汉书》)。刘邦自此屯兵汉中,采张良和韩信的建议,“明修栈 道,暗渡陈仓”,最终战胜项羽,建立了汉王朝。汉从此由一个局部地区的名称变成了国名,“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诸葛亮《出师表》),“为汉家除残去 秽”(司马光《资治通鉴》),其中的“汉室”、“汉家”都是指汉朝。
汉朝立国后,多次打败北方的匈奴,匈奴人“闻汉兵莫不畏者,称以汉 儿,又称好汉”。当时的外族人称汉朝人为汉人或汉民,称勇武的汉人为好汉。姚合〈送少府田中丞入西蕃〉:“萧关路绝久,石堠亦为尘。护塞空兵帐,和戎在使 臣。风沙去国远,雨雪换衣频。若问凉州事,凉州多汉人。”诗中的“汉人”已经有“汉族人”的意思。到金朝,第一次把“汉族”作为正式族名冠于汉人,一直延 续到了现在。汉族的投敌者被称作“汉奸”,后泛指卖国求荣、效忠外敌的叛逆者。
汉朝以后,汉人的语言被称作“汉言”、“汉语”,汉末僧人 翻译佛经,常以“汉言”和“胡言”对照。到唐代,汉语一词已很流行,“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岑参〈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同类的词语还有汉 赋、汉学、汉风、汉字、汉节、汉书等,《汉书》是东汉班固撰写的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极受文人推崇,晋代李密《汉书》挂牛角,是历代名士所追求的风范。《汉 书.苏武传》:“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苏武出使匈奴被禁,在北海持节牧羊,羁留十九年,后以“汉节”比喻坚贞的气节。
南北朝时期, 北方少数民族称汉族男子为汉子,“何物汉子,我与官,不肯就!明日将过,我自共语”(《北齐书》),显祖高洋任命魏兰根为青州长史,魏兰根坚决推辞,高洋 为之大怒。后来汉子逐渐演变成一般男子的俗称,由“汉子”又引申出不少词语,如痴汉、疯汉、醉汉、懒汉、铁汉、硬汉、英雄汉、负心汉、男子汉大丈夫、饱汉 不知饿汉饥等,不胜枚举。
来源:
汉 水由河流名称又引出许多地理上的称谓,如汉皋、汉中、汉阴、汉阳、汉口等。“栈阁北来连陇蜀,汉川东去控荆吴”,汉中自古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三国 演义》中约有半部在讲述与汉中有关的事件,黄忠定军山下刀劈夏侯渊,赵云汉水之滨大败曹军……尤其诸葛亮为辅佐刘备灭曹复汉,在汉中屯兵八年,度过了一生 最呕心沥血的岁月,最终葬在汉中勉县定军山下。
在古代,有天与地相互对应的地理观念,汉水处于天下之中,与天河对应。因此,天河被称为 汉、云汉、银汉、河汉、星汉、天汉、汉津等,如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陆机〈拟明月皎夜光〉:“招摇西北指,天汉东南倾。”李白〈月下 独酌〉:“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而〈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 暗度。”描述的都是牛郎织女的故事,相传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分割在天河两岸,每年七月初七才能通过鹊桥相会一次。这一传说在西周时期就已产生,据考证,牛 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就源自汉水流域,黄帝之妻嫘祖曾“游漾(汉水)忘归”,就是牛郎织女传说的雏形。郑交甫会汉水女神是这一传说的进一步衍化,《诗经.广 汉》:“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其中的游女据说是汉水之神,也称汉女。相传周朝郑交甫在汉皋台下遇到二位仙女,倾心相爱,就向二女索 求玉佩,二女遂解佩与交甫,甫悦受而怀之,中当心)(刘向《列仙传.江妃二女》),这与牛郎织女传说描述的人神恋爱是一脉相承的。后以“汉佩”代指情人信 物,如贺铸〈断湘弦〉:“青门解袂,画桥回首,初沈汉佩,永断湘弦。”
秦末,刘邦入关灭秦,被项羽封为汉王,封地在汉中一带。刘邦起初心 存不满,萧何规劝刘邦:“语曰天汉,其称甚美……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班固《汉书》)。刘邦自此屯兵汉中,采张良和韩信的建议,“明修栈 道,暗渡陈仓”,最终战胜项羽,建立了汉王朝。汉从此由一个局部地区的名称变成了国名,“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诸葛亮《出师表》),“为汉家除残去 秽”(司马光《资治通鉴》),其中的“汉室”、“汉家”都是指汉朝。
汉朝立国后,多次打败北方的匈奴,匈奴人“闻汉兵莫不畏者,称以汉 儿,又称好汉”。当时的外族人称汉朝人为汉人或汉民,称勇武的汉人为好汉。姚合〈送少府田中丞入西蕃〉:“萧关路绝久,石堠亦为尘。护塞空兵帐,和戎在使 臣。风沙去国远,雨雪换衣频。若问凉州事,凉州多汉人。”诗中的“汉人”已经有“汉族人”的意思。到金朝,第一次把“汉族”作为正式族名冠于汉人,一直延 续到了现在。汉族的投敌者被称作“汉奸”,后泛指卖国求荣、效忠外敌的叛逆者。
汉朝以后,汉人的语言被称作“汉言”、“汉语”,汉末僧人 翻译佛经,常以“汉言”和“胡言”对照。到唐代,汉语一词已很流行,“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岑参〈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同类的词语还有汉 赋、汉学、汉风、汉字、汉节、汉书等,《汉书》是东汉班固撰写的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极受文人推崇,晋代李密《汉书》挂牛角,是历代名士所追求的风范。《汉 书.苏武传》:“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苏武出使匈奴被禁,在北海持节牧羊,羁留十九年,后以“汉节”比喻坚贞的气节。
南北朝时期, 北方少数民族称汉族男子为汉子,“何物汉子,我与官,不肯就!明日将过,我自共语”(《北齐书》),显祖高洋任命魏兰根为青州长史,魏兰根坚决推辞,高洋 为之大怒。后来汉子逐渐演变成一般男子的俗称,由“汉子”又引申出不少词语,如痴汉、疯汉、醉汉、懒汉、铁汉、硬汉、英雄汉、负心汉、男子汉大丈夫、饱汉 不知饿汉饥等,不胜枚举。
- 关键字搜索:
- 源远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