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子专栏】感觉个人主义者——崇尚感觉(2)
《审视国寨大幼儿》系列

以人为本的文艺感受运动在世纪之交终于梅开二度,真正冲破了自春秋战国以来儒家倡导的以家为本伦理道德传统。但这种在西方为进化论支持的所谓进步人性,相对汉唐时代中华儿女有仁有礼的伦理人性,却是真正的退步。电视里在卖力地或古装或西装方式推销"为自己活"的观念,同时又以搞笑方式在荧屏上做"我爱我家"的广告。整个对"我"和"家"的思考都还 是感觉而缺少思想。

大多数中国人成了感觉存在主义者,成了感觉个人主义者。

个人是有多种存在方式的:可以活在幻觉中想像自己是神仙皇帝,活在本能中饿了就要吃;可以活在信仰中,为信念或主义绝食;可以活在思想中证一辈子定理,追一辈子智慧;可以活在群体关系中,一辈子不做个体户只做关系户。

长期以来,中国人存在于一种家人或哥们之间的互动感受中,像婴儿、女孩一样,一个人一哭立刻哭一群人。在儒家群体文化的长期熏陶下,我们的婴儿和女人天性得 到了很好的保持,乐于活在关系里,不喜欢特立独行,一辈子主要为家人或恩人活。惟有教养良好的士君子才能超越私人情谊和朋党关系精忠报国。

中华民国时代中国人在公民自由路上蹒跚学步,国民党人和传统乡绅中呈现出走向今日台湾、韩国和日本的新儒家人群,伦理和宪法正在结合中。不幸这过程在大陆被中共暴力夺权和强造党文化而截断。民国遗民中数百万有君子遗风的国民党人和乡绅被冠以"反革命分子"罪名杀害。活着的人首先活在对共产党的恐惧中,继而在党文化洗脑中"唱只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了。过程中歌声越来越激扬,却往往是运动中跟大众狂风起舞,并不是真性情的显露。

文革结束之后,对人性的政治禁锢逐日放松,国寨人质渐渐能够找到些个人感觉了,于是从大学生开始拧着录音机在街头哼唱:跟着感觉走......真正远离政治斗争和追求陶醉于个人感觉中,是在江泽民搂抱宋祖英的时代。国寨人质成为感觉存在主义者:高兴时能立刻笑在脸上,悲伤时敢马上哭出声音,强颜欢悲少了。进OK厅舞 厅咖啡厅寻找和制造欢乐感觉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个性在感觉方面尽力张扬。如今,"我" 存在于"我的感觉"中。甚至家也在"我的感觉"中。就连生活能力还不具备的中小学生,感觉父母不尊重自己的感受,也敢离家出走。

于是思想研讨会越来越少,酒会茶会却越来越多,说的基本上是感觉话语:"吃了没有、住得怎样"等。谈爱也不再保持距离了,牵手搂腰,耳鬓厮摩,对着耳朵说不厌的蜜语不住地灌:"爱你的心永远不变",逗起来的也尽是感觉。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唐子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