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二中国央视《新闻联播》在一系列好消息之后,播报员突然神情紧张地开始念干稿,宣布在三鹿之外又发现21家国产婴幼儿奶粉含三聚氰胺。电视画面气氛当时显得有些诡异,播报员在念稿时失去了平时的自信,中间还发生些微的犹疑与停顿。
这让人感觉这条坏消息是临时插播的,让播报员有点措手不及;但是这也意味着当局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毒奶粉"丑闻其实已经升级为"毒奶"丑闻,波及面早远超过中国奶业,再不如实面对,后果将更不堪设想。
毒奶粉丑闻让中国政府内外交困。丑闻的外交代价已经日益明显,危及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缅甸、台湾、香港等相继宣布回收或停止进口中国奶制品;美国警告消费者不要在网上订购中国奶制品并加强口岸抽查;韩国在掺有中国原料的鱼粮中发现三聚氰胺;日本回收混入中国伊利牌牛奶的点心......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上周五要求北京当局对此一问题"展开全面调查"。欧盟在同日表示,期望北京能够就毒奶粉丑闻有个合理的交待。
世界卫生组织对丑闻的表达方式最为直接,上周四要求中国政府解释,为何奶粉受污染拖延几个月才对外公布;昨天又再度直接批评中国官员知情不报。这些表态都说明国际社会显然认定,在丑闻背后各个环节所涉及的隐匿情事,北京当局也难辞其咎。
中国政府同时更面对内部的政治危机,国家主席就丑闻发言,总理和常务副总理分别到北京以及丑闻核爆的"地面零点"河北探望肾结石受害婴儿,虽然肇祸的制奶企业集体宣誓要洗心革面,政府信誓旦旦要严肃处理,横跨社会各个阶层的冲击波持续扩大,民愤依然难止。
丑闻所能引发的解读是多层次的,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恐怕是新闻自由与生存权之间的因果关系。
当局对新闻自由,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王国庆去年7月"明白"地指出,在互联网时代,政府还指望"捂住"负面新闻的想法太天真。
然而道理容易明白,行动起来却往往事与愿违。以毒奶粉丑闻为例,三聚氰胺在一年半前便被发现在出口给美国的宠物饲料里,然而就如近日一些美国媒体回顾,当时中国政府的反应不是回头检查国内的问题源头,而是通过宣传机器,把事件操作为反击西方妖魔化"中国制造"的爱国行动。
最后,是中国人自己的下一代为官方的掩耳盗铃付出惨痛代价。血淋淋的教训清楚的指明,当揭露真相的媒体被阻止发挥让社会大众趋吉避凶的天职,社会整体最后连基本的吃饭生存权都失去保障。这时,连大多数不愿过问政治,只想安心过日子的普罗大众恐怕都被迫要行动起来。
至今,当局还无法摆脱本能,影响民生如此重大的新闻,昨天都被主要新闻网站低调处理;但民间舆论则开始质疑肾结石婴儿受害者的官方数据偏低,进而要求公布先前在川震中死于豆腐渣校舍师生的完整数目。
恶化的形势快速腐蚀公共信心,各地医院挤满了心急如焚的家长,他们要求赔偿,要求政府负责,也要求真相:要的是国际组织介入调查,因为他们已经对中国的公权力失去信心。
中国政府是否能从危机中汲取正确的教训,目前还不得而知,然而事态的发展已经让当局没有太多重蹈覆辙的空间。
原题目:掩耳盗铃与知易行难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中国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