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在毒奶粉丑闻爆发后对国产奶制品的信心,恰好与入口奶品的价格成反比,随着民众信心滑落,"洋奶"价格开始上升。
虽然几家奶品外商对大陆媒体表示,暂时没有涨价的打算,已经有民众向媒体反映市场的"洋奶"价格已经上涨。市面上相关的传言也不胫而走。一些城市的工商部门警告,将对市场上的"洋奶粉"实施物价监控,处罚肆意提高价格的商场。但行政手段对抗供需定价,效果让人怀疑。
丑闻对中国国际形象的打击不言而喻,国际媒体还来不及全面回顾北京奥运和残奥会对中国的影响,焦点瞬间已经转到了三聚氰胺奶粉。有网友因而调侃说:"辛辛苦苦大半年,一下回到奥运前。"
人心惶惶、育婴成本骤然增加,进一步刺激中国民众的情绪。人们在反思毒奶粉丑闻之际,也开始把问题症结的矛头指向政府。
政府事前涉嫌隐匿,事后说法矛盾,加深了民众对当局的怀疑与不满。新华网前天报道说,22家乳制品企业同时生产三聚氰胺毒奶粉,"暴露了奶粉行业的‘潜规则'问题";但是报道没有指出的是,政府也是潜规则游戏的玩家之一。
国家质检总局在5月发布了《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质量公告》,宣称"产品实物质量抽样合格率为99.1%",其中"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大型生产企业在连续三次的国家监督抽查中,产品实物质量抽样合格率为100%","16种获国家免检产品和8种中国名牌产品"也全部合格。
22家生产毒奶粉的企业,就包括了公告中的"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大型生产企业"、它们生产的是"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网友纷纷指出,这意味着不是总局涉嫌隐匿真相,就是代表总局渎职无能。
总局局长李长江在前天表示,以前没有检测到奶粉里含三聚氰胺,因为这些物质不允许被添加到食品中,所以没有对奶粉进行三聚氰胺含量检测。
但是新华网同日引述"质检总局认监委、标准委及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说,在去年爆发中国出口美国宠物食品发现三聚氰胺丑闻后,总局"立即部署了有关食品质量的专项抽查,抽查包括奶粉、液态奶、幼儿米粉"等。
总局局长说没有检测三聚氰胺,总局官员同一天说有检测,自相矛盾的结果不但进一步打击民众信心,也让政府诚信扫地。
政府双重标准
另一个激发民众愤慨的地方是政府的双重标准。官方宣布,出口以及供应北京奥运和残奥的乳制品都没有发现三聚氰胺--说明官方完全有能力确保食品安全--但国内已经造成超过6000个婴儿肾结石,其中150多个婴儿病危,四个婴儿死亡,受害婴儿人数估计还会增加。有网友评论说:"把三聚氰胺留给自己,把安全送给客人。"
三聚氰胺奶粉不但让民众对国产食品安全的信心溃堤,恐怕也淹没了他们对政府执政的能力、诚信,乃至合法性的认同。
中国政府提出"以人为本"统治理念,并在反击国际对中国官方压制人权的指控时,强调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必须把公民的生存权、发展权作为首要人权",反对西方以"自由"为第一人权的要求。
按照中国政府自己设定的标准,威胁婴儿健康生命的三聚氰胺奶粉,既违背了对"人"的基本尊重,更残害下一代公民的生存,在根本上完全颠覆了中国政府的统治合法性。有网友愤慨地说:"有这样的政府是我们的国耻。"
随着残酷的事实陆续被揭开,亡羊补牢的时机点正不断流失,当局对于现有体制小修小补的牛步改革,已经被证明赶不上体制弊端造成伤害所带来的严峻形势。民众或许能容忍一定程度的腐败和无能,但是当体制一再造成大规模人命伤亡,甚至危及下一代生存的时候,任何冠冕堂皇的辩解不但无用,甚至将产生反效果。
如何就毒奶粉丑闻拿出霹雳手段挽回民众信心,重整统治合法性,将让后奥运时期忙于应对经济难题的中国政府百上加斤。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毒奶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