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毒奶粉撼動社會基本信心

 2008-09-19 21:4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三聚氰胺毒奶粉醜聞不但重創中國奶業,更因為再度衝擊中國食品安全形象,而一筆勾銷了北京奧運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國際形象。然而更為嚴峻的後果是毒奶粉撼動了社會基本信心,如果沒有及時全面的體制改革,最終將削弱執政黨的統治基礎。

中國消費者在毒奶粉醜聞爆發後對國產奶製品的信心,恰好與入口奶品的價格成反比,隨著民眾信心滑落,"洋奶"價格開始上升。

雖然幾家奶品外商對大陸媒體表示,暫時沒有漲價的打算,已經有民眾向媒體反映市場的"洋奶"價格已經上漲。市面上相關的傳言也不脛而走。一些城市的工商部門警告,將對市場上的"洋奶粉"實施物價監控,處罰肆意提高價格的商場。但行政手段對抗供需定價,效果讓人懷疑。

醜聞對中國國際形象的打擊不言而喻,國際媒體還來不及全面回顧北京奧運和殘奧會對中國的影響,焦點瞬間已經轉到了三聚氰胺奶粉。有網友因而調侃說:"辛辛苦苦大半年,一下回到奧運前。"

人心惶惶、育嬰成本驟然增加,進一步刺激中國民眾的情緒。人們在反思毒奶粉醜聞之際,也開始把問題癥結的矛頭指向政府。

政府事前涉嫌隱匿,事後說法矛盾,加深了民眾對當局的懷疑與不滿。新華網前天報導說,22家乳製品企業同時生產三聚氰胺毒奶粉,"暴露了奶粉行業的‘潛規則'問題";但是報導沒有指出的是,政府也是潛規則遊戲的玩家之一。

國家質檢總局在5月發布了《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質量公告》,宣稱"產品實物質量抽樣合格率為99.1%",其中"市場佔有率較高的大型生產企業在連續三次的國家監督抽查中,產品實物質量抽樣合格率為100%","16種獲國家免檢產品和8種中國名牌產品"也全部合格。

22家生產毒奶粉的企業,就包括了公告中的"市場佔有率較高的大型生產企業"、它們生產的是"國家免檢產品"、"中國名牌產品"。網友紛紛指出,這意味著不是總局涉嫌隱匿真相,就是代表總局瀆職無能。

總局局長李長江在前天表示,以前沒有檢測到奶粉裡含三聚氰胺,因為這些物質不允許被添加到食品中,所以沒有對奶粉進行三聚氰胺含量檢測。

但是新華網同日引述"質檢總局認監委、標準委及總局有關司局負責人"說,在去年爆發中國出口美國寵物食品發現三聚氰胺醜聞後,總局"立即部署了有關食品質量的專項抽查,抽查包括奶粉、液態奶、幼兒米粉"等。

總局局長說沒有檢測三聚氰胺,總局官員同一天說有檢測,自相矛盾的結果不但進一步打擊民眾信心,也讓政府誠信掃地。

政府雙重標準

另一個激發民眾憤慨的地方是政府的雙重標準。官方宣布,出口以及供應北京奧運和殘奧的乳製品都沒有發現三聚氰胺--說明官方完全有能力確保食品安全--但國內已經造成超過6000個嬰兒腎結石,其中150多個嬰兒病危,四個嬰兒死亡,受害嬰兒人數估計還會增加。有網友評論說:"把三聚氰胺留給自己,把安全送給客人。"

三聚氰胺奶粉不但讓民眾對國產食品安全的信心潰堤,恐怕也淹沒了他們對政府執政的能力、誠信,乃至合法性的認同。

中國政府提出"以人為本"統治理念,並在反擊國際對中國官方壓制人權的指控時,強調中國的基本國情決定了"必須把公民的生存權、發展權作為首要人權",反對西方以"自由"為第一人權的要求。

按照中國政府自己設定的標準,威脅嬰兒健康生命的三聚氰胺奶粉,既違背了對"人"的基本尊重,更殘害下一代公民的生存,在根本上完全顛覆了中國政府的統治合法性。有網友憤慨地說:"有這樣的政府是我們的國恥。"

隨著殘酷的事實陸續被揭開,亡羊補牢的時機點正不斷流失,當局對於現有體制小修小補的牛步改革,已經被證明趕不上體制弊端造成傷害所帶來的嚴峻形勢。民眾或許能容忍一定程度的腐敗和無能,但是當體制一再造成大規模人命傷亡,甚至危及下一代生存的時候,任何冠冕堂皇的辯解不但無用,甚至將產生反效果。

如何就毒奶粉醜聞拿出霹靂手段挽回民眾信心,重整統治合法性,將讓後奧運時期忙於應對經濟難題的中國政府百上加斤。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聯合早報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