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质能源,从良方变祸首

生质能源曾被各方视为对抗高油价和全球暖化的利器,而今国际油价的涨势未歇,气候变迁依然受到举世关注,但是全球粮食短缺演变为迫在眉睫的危机,生质能源的光环顿时退色,成为众矢之的。
早在欧美等国有意推展生质能源之初,许多经济学家即提出警告,指各国政府冀望藉生质能源来维系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并遏阻气候变迁恶化,将会严重扰乱全球粮食作物的生产,并造成剧烈的价格波动。只是经济学家们也没料到,这些警语在极短时间内就成为事实,全球各地都尝到苦果,贫穷国家的处境尤其艰困,亚洲、非洲、欧洲及拉丁美洲各地相继出现动乱。

世界银行警告,粮食和能源价格高涨,可能在全球33个国家引起社会动乱。世银报告并且预测,至2015年大部分的谷物价格都将居高不下,并远高于2004年的价位。原本大力鼓吹生质能源的联合国,现在也立场丕变。联合国食物权特别报告员齐格勒谴责,生质能源是"违反人道的罪行"。联合国气候变迁小组负责人帕乔里日前也指出,生质能源政策对于粮食谷物生产有重大影响,可能冲击粮食供应的安全性。

著名经济学家库克曼直言,推展乙醇等生质燃料是严重的错误。环保专家更纷纷指责,生质能源其实是制造环保问题,而非解决问题。据科学杂志的分析报导,原本寄望开发生质能源一方面可以减轻对原油的依赖,另一方面是藉由作物的光合作用,能自然调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避免暖化现象持续恶化。但是现在部分国家政府及农民为了商业利益,大量砍伐林木以改种生质能源作物,如巴西政府有意烧毁大片热带雨林,这对于减少碳含量不仅无助,反而是危害更甚于石油。

时代杂志最近也以封面专题,大篇幅批判生质能源政策的不当。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之下,全球各地都掀起发展生质能源的热潮,造成环境生态的浩劫。据时代杂志的报导,全球对生质能源的投资在1995年时仅50亿美元,至2005年已增为380亿美元,预期在2010年即将突破千亿美元。

当前全世界最热衷于发展生质能源的地区是北美与欧洲,美国的生质能源产量已是10年前的五倍,而美国政府计画10年后的产量将是目前的五倍。2006年,美国的玉米作物有14%是用于制造乙醇,预料至2010年这项比例将增加为30%。加拿大联邦政府不久前也宣布,将在未来9年间投资15亿加元来发展生质能源。

欧洲亦是以补贴措施鼓励种植生质能源作物,预料至2020年将有15%的农地转移从事生质能源的生产。义大利计画在明年兴建8座生质能源厂,俄罗斯则宣布将建造30座生质能源厂。欧盟已经决定,2010年时的运输燃料油中必须含有5.75%的生质能源,至2020年再提高为10%。英国则已于4月15日开始实施新的燃料措施,加油站所出售的汽油和柴油必须混入2.5%的生质能源。

不只是工业国家积极投入,在强大商业利益的吸引之下,就连人民已因米价飙涨而爆发抗议浪潮的菲律宾,最近政府也通过了发展生质能源的法案,将对生质能源作物的生产提供补贴。甚至在饥荒频传的非洲,肯亚和奈及利亚也计画用甘蔗和树薯来提炼乙醇,无视于树薯是非洲人民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尽管粮食危机迫在眉睫,呼吁检讨生质能源政策的声音涌现,并在最近举行的全球财金首长会议中成为焦点,但是主要工业国家并无具体回应。由于农民种植生质能源作物可以领取政府补贴,衍生的商业利益又非常庞大,政治人物大多不敢公开反对。美国总统大选的主要三位参选人,在政见中都强调将加强推动生质能源;来自农业州的美国国会议员,更对生质能源导致粮食危机的说法嗤之以鼻。欧盟执委会则强调,无法接受齐格勒的说法,也绝不会考虑更改既定的生质能源政策。

生质能源对粮价的影响有多大,各个研究报告的结论不一。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认为,近来全球商品价格大涨,生质能源占有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责任。而联合国的食品暨农业组织则估计,生质能源促使粮价涨升10%至15%。

然而,不论生质能源在全球粮食危机中应扛负多少责任,这却是人类唯一可以掌控的因素。气候干旱、人口增长、新兴国家中产阶级兴起等等,虽然都导致粮食供不应求,人类却无法扭转这些趋势。如今要调整生质能源政策,固然仍是缓不济急,但是至少有助于改善未来的粮食供应。只是各国政府需要极大勇气去面对国内既得利益团体的反弹,而全球所付出的代价将是非常惊人。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徐麗玲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