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美国《新闻周刊》:中国儿女没尽到“孝道”

 2008-03-03 21:43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尽管吴少秋(音)和妻子生活在有13亿人口的中国,但他们感到孤独。老两口的儿子住在加拿大,女儿在法国。"我们需要有人在家里,时不时跟我们

  说说话,"75岁的吴说。2006年,他在湖北当地报纸上看到一则广告,称为空巢老人介绍愿被"收养"的人。一名叫芳芳的妇女"带来一束花......她叫我‘爸爸',叫我老伴‘妈妈'。"芳芳周末帮他们做家务,陪他们聊天,很快成为他家的一员。

  在中国,家庭是社会的基石,至少理论上如此。但30年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在挑战那些古老的纽带。越来越多的子女离开家乡---甚至祖国---到别处找工作。这一代属于在独生子女政策下长大的第一批中国人。人口专家蔡峰(音)说,他们"更容易被惯坏,以自我为中心"。"他们长大成人后,不太愿意赡养父母。"中国的统计数字显示,2005年中国42%的家庭由一对独居的老夫妇组成。

  这引发中国的年轻父母们重新思考家庭的意义。

  中共政府知道官方努力并不能解决养老问题。中国没有建成真正的社会保障网,进养老院仍被视为是丢脸的事。为此,当局设法教育年轻人对父母尽孝的必要。

  吴少秋承认他的办法并不适合所有人。另一对湖北夫妇也尝试了类似办法。建筑专家田震东(音)和妻子在独生儿子移民加拿大后感到"孤独和失落"。他们去看他,但不适应西方生活,回国后登了题为"老年夫妇急求女儿"的广告。"我们不是找保姆,而是能跟我们住在一起直到我们老死的人"。有100人前来应征。但由于儿子反对,夫妇俩不得不放弃。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