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新《劳动合同法》非迫使港资撤退罪魁

作者:何清涟  2008-03-03 14:04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有时候,一些看来主题鲜明且颇为热烈的讨论,其实可能已偏离论题所涉及的实质问题,考虑到这类讨论可能引致的政策后果,这种偏离值得重视。最近一场有关广东百万港资大撤离主要缘于新《劳动合同法》实施的讨论,就属于这类讨论。这场讨论有意模糊港商被迫撤资的两个主要原因:新《企业所得税法》与"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丧失信誉的困境。

其实,与新《劳动合同法》一道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还有一部法律,即新《企业所得税法》,其要点是将外资与内资税率并轨,让内外资企业最终站在税率的同一起跑线上。新税法不仅改变了税率,还将区域优惠转为产业优惠,而广东港资投资集中的几大产业基本不在税率优惠范围之内。由于"两税合一"的讨论在新税法出台之前已长达几年,诸多跨国集团与地方政府一直施加影响,主管外资的国家商务部更是力主税法改革延后,但最后新税法还是获得通过。

广东港资的命运,其实早在新税法获得通过之时就已经决定。新税法将外资税率由15%左右提高到25-30%左右,而此前绝大多数港资厂利润来源于税收优惠这一块。试想想:现在世界上还有几个行业能够获得10%左右的利润率?对此,广东省政府知道无力回天,只得声称"新税法将促使广东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广东省将"放水养大鱼",意即实行新税法之后,中小港资破产撤资之势已成,广东将想方设法吸引更有实力的外资(大鱼)来广东这口"水塘"。但这次讨论"百万港资大撤退"的原因时,几乎少有媒体提及新税法对港资存活的影响,充斥媒体的竟是新税法实施之后企业如何受惠的消息,想必事关国家财源,官方定了宣传的主旋律。

还有一个政府与厂商都不愿意提及的原因,即以港台资本为主体的 "中国制造"2007年在国际市场上信誉严重跌落。以廉价为吸引顾客亮点的"中国制造"如今在欧美市场成了"劣质品"的同义词。在中国厂商信誉处于半破产状态之时,早先源源不断的订单自然会减少甚至断流--只是这一结局,既属众多厂商咎由自取,也关系到国家体面,加之处于北京"奥运"前夕,必须让国际社会对中国的食品安全放心,因而将报道纸包子事件的记者訾北佳判刑惩罚,以堵塞国内对产品质量的批评。同时还将这种因产品质量引起的退货说成是欧美国家"构筑贸易壁垒",以敷衍国民。这种情况下,哪有媒体敢再讨论国际市场阻击假冒伪劣的"中国制造"?

于是,只剩下一件事情还有讨论的空间,那就是新《劳动合同法》。在这部新《劳动合同法》还未生效之前,它被媒体解读为劳动者的"保护神",同时也被企业视为抬高经营成本的"洪水猛兽"。一些企业主对新《劳动合同法》保护工人的条款未雨绸缪,从2007年10月开始,深圳华为、沃尔玛等企业出现大规模"裁撤"员工事件,尤其是华为7,000多名工龄8年以上的员工为了配合企业所做出的"请辞"后再竞聘上岗,就是为了规避新《劳动合同法》的相关条款:劳动者在满足"已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或"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等条件后,便可以与用人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成为永久员工。更值得注意的是,工人似乎也并未真将这部法规视为"保护神",反而引发了拒签潮。比如2007年12月,顺德一家大型企业出现上千员工拒签劳动合同,原因是工龄计算与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有障碍。

新劳动法无疑需要完善,但保护劳工权益却不可因此废止。实际上,以透支劳工生命福利的"中国制造"在世界占领市场的方式已难以为继。但因为中共政府从不认错,许多事情连亡羊补牢都难以做到,更遑论未雨绸缪。去年世界市场对"中国制造"提高了质量门槛,本应迫使中共政府与企业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但如今这种反思竟成了"由于新《劳动合同法》提高员工工资福利,迫使港资大撤退",那么政府当局最后多半会以此为藉口保护资本而放弃提升劳工福利。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