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自来到法兰克福开始新的工作已经三个月了。今天是德国国庆日,休息了一天,晚上和朋友来到法兰克福老歌剧院(Frankfurt Alte Oper)听了一场音乐会。
刘栩和大提琴家罗斯特洛波维奇
音乐会并不是为了庆祝德国国庆日,而是为了纪念今年上半年仙逝的大提琴家兼指挥家罗斯特洛波维奇(Rostropovich)。从乐团到指挥独奏都是我非常喜欢的选择,曲目和演绎更是十分精彩,也自然地让我把时间拉回在伦敦的音乐生活。
艺术之都
伦敦是个很精彩的城市,而音乐艺术氛围是这种精彩的一个重要部分。虽然在古典音乐领域内,传统意义上最优秀的音乐团体不聚集在伦敦和纽约,但是,这两个城市有着最多的世界级的演出--包括歌剧和音乐会--几乎天天都有。
再考虑到除了伦敦的西区和纽约的百老汇,世界上再没有第三个地区有高密度的上演音乐剧的剧院;这两个城市确实是名副其实的音乐艺术之都。
学了很多年的钢琴,自然在去伦敦之前我关注的音乐大部分都是钢琴作品。是在伦敦的音乐会拓宽了我对古典音乐的关注范围,让我真实地感到交响乐的宽广和深邃;如果不是紧邻伦敦皇家歌剧院,我想我大概也不可能对歌剧和芭蕾有很深的兴趣--很多时候在某些方面的兴趣确实首先需要一些机会来带领入门。伦敦几年逐渐的熏陶确实让我对音乐有了更深的领悟,然而,真正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却是那些已经超越了音乐意义的时刻。
音乐的意义
第一次在现场见到罗斯特洛波维奇是他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演奏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
众所周知,罗斯特洛波维奇和肖斯塔科维奇是好友,而且肖斯塔科维奇也有题献给他的作品。当晚的演出非常成功,而且也被现场录音后来被发行为唱片。我清楚地记得作为指挥,罗斯特洛波维奇也对当晚的演出感到非常满意,走到指挥台下和每个声部的首席都热情得握手;随后,他情不自禁地走回指挥台,拿起总谱抱在怀里,最后深情地亲了一下谱子。
大家都明白:他亲吻的是自己已经过世的好友。那一刻,也许他想到了当年自己和作曲家讨论音乐的情景,也许想到了他们共同经历的在国家政府监控的那些岁月...无论如何,那一幕带给我的震撼已经超越了整个演出--我真的理解了什么是跨越时间的友谊。
"罗斯特洛波维奇不遗余力的爱着周围的人,爱着这个世界--就像17年前(德国统一日),他在柏林演出了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他的音乐不仅属于舞台。"在离开音乐厅走在回家的路上,这几句音乐会上的发言还不断回响在我耳边,也把我带回两年前在伦敦的一场特殊音乐会。
巴以合奏
那场音乐会的特殊之处在于演奏乐团--"东西和谐交响乐团"(West-Eastern Divan Orchestra)那是世界独一无二的乐团,一半演奏者来自于以色列,另一半来自于巴勒斯坦--指挥巴伦博伊姆(Barenboim,犹太人)是乐团两个发起人之一(另一个发起人,著名巴勒斯坦学者萨义德(E. Said)已于2003年去世)。
在加演了两首曲目之后,巴伦博伊姆回到指挥台,面对观众席给了一段不长的讲话:其间除了回忆创立乐团的过程,更多的是展望乐团未来的使命。稍微熟悉中东局势的朋友都不难想象这个乐团成长的艰辛,音乐会最后久久不停的掌声清楚表明了大家对于这个创举的赞同。我想当时每个观众都和我一样,在心里默默祝福着这个特殊的团体,希望它能够早日被所有人认同;同时我也坚信,作为连接心灵的桥梁,音乐也注定会帮助融化隔阂和矛盾。
2005年7月7日对于伦敦是个灾难的日子,当天公共交通系统遭到了几轮恐怖袭击,死伤者达数百人。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天由于公共交通全部瘫痪,所有在市区工作的人聚集在街头步行回家的场景。
就在第二天,我还是按照计划来到了伦敦歌剧院观看瓦格纳歌剧《指环》的第二部分《女武神》。当晚整个歌剧院座无虚席,每个人座位上都放着一小页纸:此场演出谨献给所有昨天在恐怖袭击中的受害者。非常幸运的是当晚主角之一由多明戈演唱。这样精彩的演出当然博得了疯狂的掌声。然而,我相信这掌声不仅是给演出本身的,还在庆祝那个依然充满活力和人性的城市。我现在还保存着这张纸,因为这见证了音乐的力量:
只有爱生活,才可能去爱音乐,懂得欣赏音乐。
*备注: 10月3号是德国的国庆日,旨在纪念1990年德国的统一日。
- 关键字搜索:
- 享受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