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来自中南海的"文化软实力"战役

 2007-11-25 06:12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2006 年11 月,胡锦涛在全国文代会、作代会上发表讲话,称 " 提升国家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 。 2007 年1 月,胡锦涛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加强网路文化建设和管理, " 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 。在刚刚闭幕的中共"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重笔浓墨,把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视为今后的主要任务提出来。   胡锦涛强调增强文化软实力,"要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通过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繁荣发展社会科学等措施,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 由此可见,中南海是要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当作一场竟雄世界,打拚文化软实力的战役。 

对此,中央党校组织部副部长赵长茂,借老子《道德经》中  "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益。" 说明文化软实力为" 天下最柔软的东西,能战胜天下最坚硬的东西。无形的力量能穿过没有间隙的东西。 " 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何星亮在接受采访时:" 一个国家的文化和价值体系有吸引力,别国就会自动向其靠拢。一个国家的价值观支配了国际政治秩序,她就必然在国际社会中居于领导地位。软实力已经成为21 世纪世界权力竞争的焦点。"2007 年11 月 9 日,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网又发表新华时评《软实力需要"硬功夫"》,该文称:"中央领导同志突出强调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把如何提高国家文化 软实力作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更有效的政策、更得力的措施,大 力加强文化建设,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于是近日来,全国上下都热衷于 " 文化软实力 " 炒作。

" 文化软实力" 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和一个国家文化模式所表现出来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软实力的特点是让别人自愿支持本国政府的价值观与政策。软实力和硬实力 的最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能让别人自愿接受。 " 软实力 " 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 奈提出来的。2004 年 4 月,约瑟夫 · 奈新书《软实力:世界政治中的制胜之道》引起世界热谈。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所体现出来的 " 硬实力 " ,也包括以文化和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的吸引力所体现出来的" 软实力 " 。在21 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各国的胜负决定于文化产业。约瑟夫· 奈教授认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主要存在于三种资源中:第一,它的文化,即对其他国家和人民具有吸引力的文化;第二,它的政治价值观,特别是当这个国家在国内 外努力实践这些价值观时;第三,它的外交政策,但这些外交政策需被认为合法且具有道德权威。 "软实力 " 通常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文化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安排影响力和外交事务影响力,其中文化影响力是核心。正是基于这种认识,   胡锦涛才会强调"要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

  当今世界,文化的竞争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角力场。  美国战略家布热津斯基断言, " 归根结底,控制人类共同命运努力的成败取决于具有极端重要意义的哲学和文化层面,正是它形成了指导政治行为的重要观念和思想。 " 来自中南海的文化软实力打拚谋略,是要借助于大力在国内灌输"红色记忆"与向海外输出儒教文化的两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服务,让共产党不仅 领导红军,领导八大"民主党派",而且能领导孔子走向世界。这也就是说,中共要用马克思领导中国和谐;用孔夫子引导世界和谐。其实马克思与孔夫子都是听命 于中南海,用文化软实力开劈国际国内两个战场的两员战将。

这些年来,官方在国内一直下大力气打造"马克思理论工程",弘扬红色文化,挖掘红色经典,不少文革前与文革时期的老 掉牙"革命传统"书籍、影片、歌曲纷纷登台亮相。 2006 中国共产党建党 85 周年时,中共又不惜大手笔投入经费宣传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 周年,在央视黄金时段连播大型专栏电视片《永远的丰碑•红色记忆》,继而又推出政论性电视片《复兴之路》,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 中国"造势,说它 "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审视过去,展望未来,思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何实现" 。

此外,中南海软实力打拚谋略开辟的另一条战线,是力推国学经典。国学热近来被中国官方媒体一再爆炒,国家电视台不惜 精力推广国学经典,捧红易中天、于丹等文化新星。据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家名牌学府都带头开办国学班。上海名校 举办的国学讲堂收费为每年 3.8 万元,浙江、北京等地的收费也在 3 万余元以上。爆炒国学经典是比赤裸裸的"红色记忆"灌输更软的一手,特别是向后共产时代的世界输出中国特色价值观时,披着儒教文化的外衣更具隐秘性与诱惑 性。被称之为"国学大师"的季羡林,提议在世界关注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抬孔",就是一例。

对此文化渗透,世界媒体不无觉察。 5 月29 日,加拿大各大报纸均转载了一则 " 惊人 " 的消息 --" 中国利用孔子学院在全世界笼络人心" 。此据加拿大新闻社报道,5 月底披露的一份加拿大保安情报局的解密报告称:" 中国在全球设立孔子学院目的就是施展 ' 软功' ,争取全世界的民心" 。加保安情报局负责人贾德承认,他们花费了大量精力监控中国方面的 活动。该报告认为,孔子学院是中国向外输出意识形态和政策的平台,是向加拿大进行文化渗透的工具,是对加拿大人进行 " 洗脑 " 的机构。

中国将输出儒家文化冠以"孔子学院"名称,源自国务委员陈至立的提议。她认为,孔子是中国儒家文化代表人物,所以便称其为 " 孔子学院 " 。据中国国家汉办的消息称,自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2004 年11 月 21 日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以来,全球已启动孔子学院 ( 包括孔子学校、孔子课堂)140 所,分布在52 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亚洲 48 所,美洲28 所,大洋洲4 所,欧洲 49 所,非洲11 所。目前,已有 72 所孔子学院正式运营,其余 68 所正处在开辟教室、聘请教师、添置设备等筹备阶段。国内 61 所高校和机构参与了海外孔子学院的合作办学。中国为配合输出儒家文化, 2006 年国家汉办等部门已向80 个国家派出包括孔子学院在内的教师 1004 人,是 2005 年派出人数的3 倍多;向 34 个国家派出志愿者教师 1050 人,是2005 年的 1.5 倍;培训国外汉语教师 15896 人次,比2005 年增长了 50% ;设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在 12 所高校试点招生 300 人; " 超常规 " 培养培训计划出台,国际汉语教师新标准已经着手制定。在教材建设方面,根据国务委员陈至立的有关指示和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成功开发了《汉语 900 句》,并实现了编写、出版及发行一条龙,与国外出版公司签署了 14 个语种的翻译协议; 与国务院侨办合作改编了《中国历史常识》、《中国地理常识》和《中国文化常识》,翻译成英、法、西、德、日、韩、俄、阿、泰 9 个语种;积极开发多媒体课件;全年共向 85 个国家 839 个单位赠送59 万册图书;组织了首次国际汉语教材评选。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国际问题专家约瑟夫 · 奈说,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学院,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这是 " 软实力" 的一种具体体现。美国《新闻周刊》评论指出," 通过建设孔子学院来向世界介绍中国是一个好主意 " 。国家汉办主任许琳说,孔子学院已成为体现中国" 软实力" 的最亮品牌,孔子学院已经成为当代中国 " 走出去 " 的符号。更实在一点地说,孔子已成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的桥梁;已成为共产党领导的"和谐中国"导引"和谐世界"的公关大使。具有半官 方色彩的王蒙撰文说:文化就是文化,不论它受意识形态的多少影响,它与意识形态不能互相取代。我们不避讳并向世界正确地解说我们的意识形态原则与我们的传 统文化的密切关系,但是我们努力向世界介绍的是我们的被意识形态指导的文化果实文化特色文化思路。我们的文化工作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文化工作,是接受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事业,我们的一切向世界推介中国文化的工作,都有利于我们的形象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由此可见,中南海发起的文化软实力战 役,已经成为"大国崛起 "的重要内容。

今年 9 月2 日,由国务院侨办、中国新闻社发起的"第四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主题就在于:为配合中国"和平崛起",打破西方自由主义价值观的全球话语权垄断,共同探 讨加强交流合作之道,意图建立"国际舆论新秩序"。会上还提出建立"世界华文传媒形象雕塑"活动。这是中国社会经历了长期意识形态焦灼状态之后,配合"大 国崛起" 打拚文化软实力的新动作。对此中国新闻社社长郭招金强调:"全球话语权不应由西方少数国家垄断,必须打破全球话语权的单边主义,建立国际舆论的新秩序,让 世界听到来自各个民族、各个方面的声音与诉求。"中共十七前官方媒体又着重推出作者江涌的《"大国责任"的挑战》一文,文中声称,国家要不断壮大的"硬力 量"(经济实力)来发展"软力量",以凝聚"北京共识"取代"华盛顿共识"。此文大有点要进行一场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主义价值观进行一场软实力较量的味 道。而所谓中国发展模式的"北京共识"则被描绘成中国崛起的"软力量"。 记得《联合早报》曾发表过郑永年的一篇文章《切莫夸大"北京共识"》。文章指出:总结中国本身发展的经验无可厚非,也很重要,但如果把中国的经验上升为" 北京共识",甚至像"华盛顿共识"那样向外推广,那就大错特错了。在这方面,中国是有历史教训的 。在毛泽东时代,中国竭力向第三世界国家推广共产主义,结果造成了一些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抵制和敌视。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学者柯兰齐克撰文指出:中国猛增的 " 软实力 " 不是源自对中国或中国文化的内在热爱。非洲没有人听中国流行音乐。中国的影响力来自它派发不加疑问的慷慨,而且如果中国经历经济低迷,它将大幅度下降。而 美国作为一个国家的吸引力更为持久。他警告说,"软实力外交,从长远发展来看,是一把双刃剑,它虽然能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会给中国带来挑战。"

在此,我们不妨拭目以待,看看来自中南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软实力战役,能否打赢自由主义价值观的普世传播。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自由圣火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