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曾,宋朝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字孝先。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著有《王文正公笔录》,宋仁宗时封沂国公,身后赠侍中,谥“文正”。
宋真宗咸平四年春,24岁的王曾在故乡青州参加“发解试”,高中榜首,获“解元”。当年秋,他又赴京城开封参加礼部的省试,以《有教无类赋》名冠群士,成为“会元”。翌年三月,赴殿试,考题为《有物混成赋》,王曾文不加点,一气呵成,气势恢宏,志趣不凡,杨亿阅后抚掌叹曰:“真乃王佐之器也!”宋真宗钦点王曾为状元。
王曾中状元后,翰林学士刘子仪跟他开玩笑说:“状元试三场,一生吃穿不尽。”他正声作答:“平生之志,不在温饱。”
后来王曾返回青州老家省亲,青州知州听说他要回来,就命令父老乡亲敲锣打鼓到城郊去迎接。王曾听说后便换了衣服,改了姓名,骑着一头小毛驴从另一个城门进了城,并赶紧拜见知州时,知州惊奇地说道:“听说您回家,已经派人前往迎接。管城门的官员还没有报告你已到达,你怎么已经到了这里?”王曾说:“我侥幸考中状元,哪敢烦劳郡守和父老们迎接?这是加重我的罪过呀。所以更名改姓,骗过了欢迎的人和城门官员,前来拜见。”知州感叹道:“您可以说是一个真正的状元啊。”
王曾端厚持重,在朝为官,进退有礼。在他担任宰相期间,处事稳重,沉默寡言,为官清正廉洁,言国家利害之事,都详审明晰而又合情合理,因而他得到当时人民和士大夫的普遍爱戴和拥护。名相范仲淹曾经对王曾说:公开地任用贤人名士是宰相的职责,您德高望重,惟独缺少这一点。王曾答道:作为执政大臣,把恩赏全揽到自己身上,那怨恨归谁呢 ?由此范仲淹叹服,时人皆称王曾为贤相。
王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重视兴办学校,将学校作为教化民风的重要场所。著名学者石介,在《题郓州学壁》一文中写道:“沂公(王曾)之贤,人不可及。初罢相,知青州,为青州立学。移魏(指河南府),为魏立学。再罢相知郓州,为郓立学。而罢相为三郡建三学。沂公之贤,人不可及!”
宝元元年(1038)十一月,宰相王曾去世,宋仁宗为此两天不视朝政以示哀悼。宋仁宗皇祐年间,也就是王曾死后十余年,宋仁宗亲自为王曾的墓碑篆刻“旌贤之碑”,又改其乡曰:“旌贤乡”,大臣赐碑篆,自王曾开始。 来源:
宋真宗咸平四年春,24岁的王曾在故乡青州参加“发解试”,高中榜首,获“解元”。当年秋,他又赴京城开封参加礼部的省试,以《有教无类赋》名冠群士,成为“会元”。翌年三月,赴殿试,考题为《有物混成赋》,王曾文不加点,一气呵成,气势恢宏,志趣不凡,杨亿阅后抚掌叹曰:“真乃王佐之器也!”宋真宗钦点王曾为状元。
王曾中状元后,翰林学士刘子仪跟他开玩笑说:“状元试三场,一生吃穿不尽。”他正声作答:“平生之志,不在温饱。”
后来王曾返回青州老家省亲,青州知州听说他要回来,就命令父老乡亲敲锣打鼓到城郊去迎接。王曾听说后便换了衣服,改了姓名,骑着一头小毛驴从另一个城门进了城,并赶紧拜见知州时,知州惊奇地说道:“听说您回家,已经派人前往迎接。管城门的官员还没有报告你已到达,你怎么已经到了这里?”王曾说:“我侥幸考中状元,哪敢烦劳郡守和父老们迎接?这是加重我的罪过呀。所以更名改姓,骗过了欢迎的人和城门官员,前来拜见。”知州感叹道:“您可以说是一个真正的状元啊。”
王曾端厚持重,在朝为官,进退有礼。在他担任宰相期间,处事稳重,沉默寡言,为官清正廉洁,言国家利害之事,都详审明晰而又合情合理,因而他得到当时人民和士大夫的普遍爱戴和拥护。名相范仲淹曾经对王曾说:公开地任用贤人名士是宰相的职责,您德高望重,惟独缺少这一点。王曾答道:作为执政大臣,把恩赏全揽到自己身上,那怨恨归谁呢 ?由此范仲淹叹服,时人皆称王曾为贤相。
王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重视兴办学校,将学校作为教化民风的重要场所。著名学者石介,在《题郓州学壁》一文中写道:“沂公(王曾)之贤,人不可及。初罢相,知青州,为青州立学。移魏(指河南府),为魏立学。再罢相知郓州,为郓立学。而罢相为三郡建三学。沂公之贤,人不可及!”
宝元元年(1038)十一月,宰相王曾去世,宋仁宗为此两天不视朝政以示哀悼。宋仁宗皇祐年间,也就是王曾死后十余年,宋仁宗亲自为王曾的墓碑篆刻“旌贤之碑”,又改其乡曰:“旌贤乡”,大臣赐碑篆,自王曾开始。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文史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