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看看古代御医们的治病传奇

 2007-06-17 22:43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宋徽宗 闹肚子:服用理中丸

故事:宋徽宗喜欢吃冷食,经常腹痛,御医给他服用了很多药也不见效。于是请来民间医家杨吉老来看,杨吉老诊脉后说,皇上的这个病需要服理中丸,徽宗一听,大为不满:“御医给我开的也是理中丸啊,吃了很多了,也没有用!”杨吉老说:“您的疾病是因为食冰过多,所以我这个理中丸所用的汤使不同,要用冰煎药,这样药丸能够直达病原,才能治好。”徽宗半信半疑地吃了杨吉老做的理中丸,竟然真的痊愈了。

解秘:因吃冷食过多而导致的腹痛,其实就是由于寒凝气滞而使肠痉挛。杨吉老说的“汤使”,是指中药汤剂中的引经报使药,引经报使药又叫引经药,它是一种可以引导其他药物直达病原的药物。如果运用得当,药力就会大大增强。另外,杨吉老之所以用冰煎药,也可能是为了迎合皇上爱吃冷食的喜好,采用心理暗示的方法,结果真的治好了皇上的病。

建议:小孩子常因吃冷食而腹痛,其实就是因为寒凝气滞、脾胃虚寒所致。可通过一些温中散寒的食疗方法治疗。如服用生姜汤,以及多喝山药、大枣、莲子等熬制的粥。
宋孝宗 患痢疾:藕汁调热酒

故事:宋孝宗患了痢疾,御医们束手无策,御医总管也是屡屡受到责骂。有一天,他路过一家说能够治痢疾的小药铺,就把掌柜召进宫中,掌柜问了孝宗的情况后,得知孝宗喜欢吃海鲜,经常吃螃蟹,痢疾就是因为吃海鲜过多造成的。于是就开了一个药方,采新鲜的河藕用金杵臼细细捣成汁,把藕汁和热酒调和后服用。果然,孝宗的痢疾很快就治好了。

解秘:因为孝宗喜欢吃海鲜,尤其喜吃螃蟹,中医认为海产品多为大寒之品,可以导致脾胃受伤,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肠胃疾患。

而河藕味甘、性平。凉血止血、生肌止泻,有祛湿的作用,热酒亦有杀菌、散寒、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因此河藕捣成汁后再加上热酒可芳香化湿,温中散寒,对于治疗过食海鲜造成的痢疾很有效果。

建议:肠胃功能不好的人应少吃或不吃海鲜。吃海产品时最好也要同食生姜,以便保护肠胃。例如吃螃蟹或大闸蟹时一定要蘸着姜末和醋,姜具有温中散寒和解毒的作用,而醋能祛除蟹肉的腥味。
宋仁宗 胸口痛:针灸建奇功

故事:宋仁宗胸口总是剧烈疼痛。御医们开了很多药方,吃完了仍然不能缓解病证。然而御医许希看过之后说,皇上的病要在心下包络之间的地方针刺三下就可以治愈了。皇上身边的御医、大臣和后妃们一听都大吃一惊,说心脏是重要的部位,在心脏附近施针实在太危险了。宋仁宗听他们这么一说,也有点害怕,有讨好皇上的侍臣愿意为仁宗以身试针,看到试针后侍臣并没有什么异样,宋仁宗才允许许希为他施针。针刺以后,仁宗心口疼的毛病竟然真的给治好了。

解秘:宋仁宗有可能患的是心绞痛,典型的心绞痛发作,多在劳动或兴奋时、受寒或饱餐后突然发生,疼痛位于胸骨上段或中段之后,亦可波及大部分心前区,可放射至肩、上腰、颈或背部。

许希在其心下包络之间的地方针刺,其实也就是在心脏附近对一些相关的穴位如天突、膻中、巨阙等进行针灸治疗,心脏受到良性刺激后,起到了疏通经络的作用。

建议:由于古代只有中医治病,因此对于心绞痛没有更多的有效治疗手段。实际上,针灸治疗只是一种缓解疼痛的辅助治疗手段,并不能治本。现代中医也有用刮痧治疗心绞痛的方法,但在病情发作同时还要选用西药硝酸甘油,中药冠心苏合丸或速效救心丸等。

柳太后 得中风:汤药来熏蒸

故事:南朝陈国的柳太后中风之后,面部神经麻痹,嘴也失去了正常功能,不能吃东西,更别说吃药了,这可难坏了给她治疗的御医。而许胤宗给柳太后看过之后,就命人做了十多服治疗中风的黄芪防风汤,其他御医看了说,明明知道太后不能喝药,还做这么多汤药有什么用啊!然而,许胤宗叫人把滚烫的汤药放在太后的床下,汤气蒸腾起来,数小时后,太后的病情终于有了好转。

解秘:熏蒸疗法,是将某些有治疗作用的溶液加热,使之产生蒸气,利用所蒸发之气体熏蒸病人的全身或某一部位,使药物通过皮肤表层吸收,角质层渗透和真皮层转运进入血液循环而发挥药效,起到活血化淤、疏通脉络、祛风除痹之功效。而许胤宗让人把汤药放在床下,药气在熏蒸时便慢慢进入了太后的肌肤,并从肌肤进入身体,药效逐渐发挥,达到了调理气血的作用,柳太后的气血得到调理,病也就得到了缓解。

熏蒸施药对于现在不算什么,但是对在一千多年前的医家来说,能想到这样的方法,令人叫绝。

建议:除了中风,治疗呼吸道疾病也常用到熏蒸疗法,常见的雾化吸入其实就脱胎于此。专家认为,呼吸道病人应该自己动手煎药,在煎药过程中,可将药气吸入到鼻腔、咽喉等部位,对于治病也有帮助。

手足扭挫伤、痔、风湿性关节炎、急性上颌窦炎、荨麻疹以及女性美容祛斑,用熏蒸疗法来治疗效果都不错。

梁武帝 有“宿食”:大黄来通便

故事:南北朝时的梁武帝萧衍因为身体发热,想服用大黄,御医姚僧垣根据当时梁武帝身体虚弱的情况,认为如果服用大黄会不利于身体,所以劝说梁武帝不要服用,但梁武帝不听,最后还是服用了大黄,过了不久,病情就加重了。

后来,梁元帝萧绎突然感觉心口发堵,疼痛难忍,召集御医来会诊,御医们都说,皇帝乃是至尊的身体,不可用猛药,应该用一些药性平和的药物慢慢调养,但是姚僧垣却说:“皇上的脉象洪而实,表明体内有宿食郁积不下来,因此要用大黄这样的猛药来通便,否则就无法治愈。”元帝信任姚僧垣,按照他的处方吃了药,果然排下了宿便,病也就好了。

解秘:大黄性质苦寒,药性峻烈,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化淤,清利湿热的功能,可攻下燥结秘固之宿便,是治疗实热症的良药。梁元帝脉象洪而实,是因为体内郁积了宿便导致心口发堵,属于实热证,因此御医姚僧垣才敢用大黄来治病。

但是,对于梁武帝萧衍,姚僧垣不同意用大黄,是因为皇上体虚而发热,属于虚证发热,不宜用清热泻下的药,并且大黄性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用了反而会使病情加重,因此,虽同为发热,梁武帝的病情就不能用大黄。

可见同样是大黄,用与不用,都要根据病情来定。

建议:自古就有“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治病无功”的说法,并且传统医书如《药录》还称之为将军,这说明了大黄的药效猛烈,用时须慎重。不少人为了治疗便秘而长期服用大黄,这是错误的做法,因为便秘也有虚实之分,实证便秘方能使用大黄。此外,由于大黄含有可引起腹泻的成分蒽醌,服用时间久了则易导致继发性便秘。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