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炎热的冷土——文革琐忆之三

 2007-01-03 03:16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我当年所在海南生产建设兵团,隶属六师十五团,是在琼中县。顾名思义,琼中在整个海南岛的中部,山高林密,瘴疠弥漫。琼崖岛民有道是:一穷二白。“穷”是琼中县的谐音,“白”就是白沙县。换言之,海南第一穷的就是琼中,白沙次之。这两个县都是黎族苗族聚居的地区。

我那个连队在热带雨林蓊郁深处,周围均无汉人村落,只有黎村苗寨零星地点缀于山间林际。只要登高远眺,凡有娉娉婷婷的槟榔树招展的地方必有村寨,那就是琼崖原住民的栖息之地了。

我们连队的复员老兵和知青都是“大陆”来的。就我而言,以前对海南岛的认识,全部来自新中国五、六十年代的电影《南岛风云》、《碧海丹心》,还有一部纪录片叫 《海南明珠》,是在兴隆华侨农场拍摄的。在那些镜头画面里,海南岛之美在于蓝天绿海、蕉风椰雨。殊想不到,我一头扎进五指山中,却看不到大海,闻不到咸腥的海风,连椰子树也了无踪影。原来,椰林只生长在海边的土地。我们这帮知青曾在连队的小河边种下一排椰树苗,怎知直到我数年后离开五指山,它们仍半死不活,只长成齐腰高的“小老头树”。故此,在大山深处只有槟榔树才是土着文化的象征。槟榔树其实要比椰子树好看得多,它挺拔而优雅,花序很特别,如同黎家的统裙;槟榔挂果,飞红点翠,如同苗女的织锦头帕。然而,对于我们来说,槟榔树意味着人烟,常在热带林莽中出没的兵团知青,在烟雨瘴疠里迷途时有发生。高挑娉婷的槟榔树乃为黎村苗寨的标志,用文革惯用话语,那是我们的“指路明灯”。

五指山深处人烟稀落,离我们连队最近的那个黎寨也有十里山路,他们几无货币流通,也无以物易物,我们汉黎两家鸡犬之声不相闻,更老死不相往来。只不过,自从那寨子有一复员兵返乡,这位黎家子弟在军营学会了打篮球,他回归寨子就把这“现代文明”的游戏规则传授给其他青壮黎胞,后来每隔十天半月就拉队到我们连队打对抗赛。然而,每次都被我们兵团知青以强凌弱,比分几近于大屠杀。一来二去打了几年,才渐觉客军又添新血,有两张新脸孔不算庸手,显然也是才退伍的黎族军人。《老子》有言:“抗兵相加,哀者胜矣”。但黎人终究没能赢过一仗,唯一打平的一场,本来终场时我们是输了一球的,黎族人却都没有手表。我们岂能忍受输球之辱!便暗示代为计时的兵团女战士暂缓吹笛完场,果然我方攻下追平的两分,笛声即响。黎族人已是欣喜欲狂……

多年知青生涯,我始终觉得,“大汉族”所代表的中原文明,对热带林莽中弱小黎族的文化进步,委实无甚贡献。球赛使诈之劣迹,更形同“民族压迫”!然而,在文革年间,“主流文明”对少数民族的刻意扶持是否好事?想来也大有疑问。

现在说到苗族了。海南苗人历朝历代苦难最深。他们受汉人的欺压,地位还在黎族之下。故此山中的苗人村寨要比黎寨海拔更高,地段也更差。但是,苗人的性格比黎族人更强悍,而且汉人黎人都盛传苗族人会“放蛊毒”,遇事都退避三舍。

离我们连队最近的苗寨有二十里远,由于这里是我们去其他连队找知青串门的必经之路,所以我出入苗寨的次数颇多。就我所见,苗族人比黎族人长得精神,男的要强壮些,女的更要漂亮得多;土着苗人的卫生习惯也比周围的黎寨要好。然而,我不晓得自己的概括是否偏颇,因为这个苗寨是文革中的时代样板,它是被大汉族文明改造过的另类。

这个苗寨的名字叫烟园,我怀疑这么汉化和诗意的名字不是苗人自己想出来的。诚然也难说,因为此间曾出过一个苗族秀才。烟园苗寨成为新中国的少数民族的样板,倒是在文革以前,原来只不过是学校办得好,是广东省教育厅扶植的典型。到了文革时期,没人再关心教育的事情,而改封为“农业学大寨”的模范村寨。它不被册封为抓“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先进集体,已属万幸了。苗人很难搞“阶级斗争”,他们没有地主,五指山中土地多的是,谁愿意刀耕火种,开垦出来的那片土地就是他的。苗人只有苗王,就好比黎族的头人和峒主。不过在旧时代,苗王也不是共产党“阶级教育”里漫画化的敌人。反清起义、反国民党压迫、抗日等苗岭烽火,都是苗王策动的。共产党建政后,苗王被架空到自治区里当政协花瓶,这算是斯文的了。当然黎苗两家里的头人在“镇反”时也有被枪决的;五七年时“右派”也没少划。但总的来说,要在黎苗村寨里上纲上线到“阶级斗争”高度来搞文革,难度极大。于是就从“农业学大寨”入手了。

烟园苗寨“学大寨”,其实也很滑稽。五指山中的黎人苗人都不种菜不养猪,要吃肉就入山打猎,要吃菜就放倒芭蕉树剥出嫩芯,再说他们也不怎么吃菜,满山遍野都有各种热带野果。说到“以粮为纲”,就和土着山民更加风马牛不相及了,他们只种点旱稻和木薯,水田是没有的。五指山中原始森林带来的腐殖质,令任何一块山地都很肥沃,泥土翻开来黑得发亮。所以千万别笑话黎人苗人刀耕火种,我们兵团连队被要求“学大寨”,便在伐木垦荒种橡胶之余,也象征性地种点山地旱稻——连我们也是刀耕火种的。只消放把山火把杂草灌木烧光,再柱根尖木棍在布满草木灰的坡地上一一戳洞,往里头丢稻种。此后完全不必再管它,收成自然就有了。这是热带土地的馈赠,而不是“大寨精神”之开花结果。

因为黎族苗族均不用交公粮,实际上他们连旱稻都不多种。而烟园成了苗家“学大寨”的样板,完全是汉人工作组干部刻意摆布出来的“革命盆景”。他们在苗寨开几块水田种稻米,每年上交几担“公粮”,便成了时代典型了。插上大寨红旗,让这个深山中的苗寨得到许多好处,为了修饰它的扮相,国家出钱把茅舍都拆了,盖成清一色砖瓦房。能全寨住上砖房的,它是全海南的独一号。

为什么要修饰它的扮相呢?原来烟园是文革年代里罕有的对外橱窗,当然能入山瞻仰文革成果的外宾都是特殊的“国际友人”。我记得第一个去参观的是着名亲华亲共的日本人西园寺公一,后来还有西哈努克亲王。在我们那座大山里,对“外宾”是少见多怪的,每次来人,兵团也要一级戒备,让出身成份好的兵团男女战士,穿得整整齐齐(上级指示均要穿白衬衫与深色长裤),在车经之路边假装劳动,一方面做好安全保卫,另一方面也能点缀升平。最可笑的是琼中县营根镇的花絮,为了遮掩一排草房,县革委会指派群众展开一匹匹新布,支起来挡住贵客的视线。殊不知做得太拙劣,被西哈努克亲王看穿了,寄人篱下的他倒不敢说什么,但陪同的人报上去,县革委会吃了通报批评——不是说他们作假,而是做假做得不够得力,就成“政治事故”了。

总之,我每次经过烟园这座苗寨,都觉得像走进一个革命大盆景。但是,毕竟苗寨的党支部书记要比我们连队的“斗争狂”顾指导员好得多了,他没有整人斗人,不过是顺应了上级树典型的意愿,必要时对来访“取经”的客人介绍“经验”,宣讲一下毛泽东思想和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成果。

我见过那个土着党支书一面,是在完全意想不到的情景之下。在此之前,我对他虽然无恶感,亦无太好印象。因为我认识的黎族人都极为老实,按说苗族人性格应该更为憨直,作伪的事情很难与苗人沾边。虽说这面大寨红旗本非他们自己要扛的,但我总别有一番感受在心头。

却没有料到,一宗偶发事件把苗寨党支书推向了“风口浪尖”——某日,烟园的一位苗家少女从学校回寨子,却遭到了一个兵团战士的袭击。这个被性苦闷折磨得变态的汉族青年来自潮汕地区,却非知青,是因家乡人多地少而被政府安置到海南来的。人到了某年龄阶段,生理的发育和时代的压抑令他陷入了欲海漩涡之中。他瞄着这个漂亮的苗家女多有时日了,终于按捺不住原始冲动,从林子里蹿出来向苗女求欢,被拒之后又扑上去要把苗女制服,怎知连扭打也不是人家的对手,情急之下竟用石块把苗女砸昏。慌张的他也没来得及做下什么,就被人血吓怕了,自己赶紧跑到团部保卫科自首投案。不旋踵,我们十五团的团部就被扛着火统猎枪和砍刀的苗人包围了,领头的就是这个苗寨党支书。我闻讯赶路去现场看热闹,苗人愤怒得扭曲的面孔和那些挥舞的刀枪,令我觉得此事恐难善罢,只怕要动私刑才能平息“苗变”了。

后来,我看见团政委这个有头有脸的现役军官和对方交涉未果,人家根本不买他的账。末了还是旧农垦农场的老场长出面,把五花大绑的强奸未遂犯推出来给苗人示众,然后与苗寨党支书再三商议,老场长和他五十年代就认识,苗民总算刀下留人,同意人犯交由兵团法办了。因事涉“军民关系”,这人后来判得很重。此是后话。

就在那一次,我看到了苗民的血性,以及他们对自己的支书好像对“苗王”一般忠顺。于是,我觉得革命洪流在我们生活的主河道中轰隆有声地奔涌而过,对我们这群知青可谓影响深远,而对某种原生态下的人群,激流的冲刷却几乎没有留下什么痕迹……

最后要讲的山寨轶事就是我的黎家球友。一次我路过黎寨,与那位复员军人不期而遇,他请我留步对酌黎家土酿山兰酒。黎人请客挺郑重的,主人切了些兽肉干,不多,大概已是全部储蓄。酒是足够的,山兰土酿不烈,可以喝很多。主人说起他的从军故事,原来他当过副班长却没能入党,加上文化低,这也许就是他没能进县城或公社吃“商品粮”的原因。酒过几巡,他点亮油灯,脸被映得酡红。他说退伍回家那天,很难过,黎族人祖祖辈辈住的茅草屋,没有一丝一毫改变,军营里的电和自来水在这里就象传说……后来他双眼濡湿了,我于是无言。

在山里山外。文革犹在高歌猛进,然而我已知道了革命的罩门和死穴。它从来就没有给人以幸福,甚至未曾带来过一丝发自心底的微笑。

岁月悠悠,琼崖的土着原住民仍在山中栖息。黎村苗寨后来可曾涌现出自己民族杰出人物?我不甚知道。然而,我可能做对了一件事——198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和昆明电影制片厂合拍一部电影,剧本来自我的同名小说,我自己也是改编者之一。我要求长影的崔导演,一定要发掘和录用一个黎族演员,崔导演找到了一个黎家少女,虽说她初登银幕而且只在片中唱了一首山歌,但这却成就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代黎族演员——她正是黎家影星谭小燕。

文革四十年过去,旧梦依稀。然而,五指山于我依然是一片炎热的冷土。

来源:新世纪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