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抗日名将孙立人将军(五)

 2006-04-17 22:23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仁安羌大捷后,斯林姆对孙立人由衷地敬佩并充满了无限感激之情。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在他的名著“反败为胜(Defeat into Victory)”一书中,斯林姆盛赞孙立人将军:“机警、有干劲,优秀的战术家,冷静,有进取心,维吉尼亚军校应以有孙将军为荣,在任何国家都是最好的指挥官”。
的确,以一个仅有八百多战斗兵员的步兵团,敢于去攻打拥有两个步兵联队和庞大特种兵部队,人数逾万、装备精良的日军,也只有胆略过人、善谋善断的孙立人将军,才能作出这种以寡击众,以少救多的非凡决断,孙立人后来被誉为”艺高人胆大“的典范。他认为日军虽强、虽众,却骄傲轻敌,尤其轻视英军,加之日军志在夺取油田、扑灭大火、抢救油田,根本想不到中国军队会突然出现,向其进攻,我因而能收“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之效。这正是孙立人能在复杂的情况中,找出敌军的弱点并加以利用的善谋善断的具体表现。

仁安羌大战结束后,孙立人见残敌已逃,决定集中全师于二十日再发起攻击。但此时整体状况却对盟军不利,西线战况因仁安羌战斗得以扭转,但东线日军五十六师团却击破远征军第六军防线,迅速直插盟军后方,致盟军全线动摇,不得不放弃缅甸撤退。

此时,英军已经开始撤退,第五军也已北撤,惟有新三八师仍孤悬敌后,正准备进攻中。入晚,斯林姆致函孙立人,通知他火速撤退。这样,新三八师便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后卫。

四月二十八日上午,孙立人在曼德勒第五军的军事会议上,力排社聿明向密支那撤退的主张,建议:“火速集中主力,先破腊戍之敌,再在腊戊或贵街与敌决战。务必先打破敌对我之包围。”杜聿明坚持按蒋介石的命令北撤。孙立人反驳道:“委座这个电令的前提是‘对腊戊应有适当处置’,尔后才有‘第五军以密支那、第六十六军以八莫为后方,在缅北作战’的指示。当务之急,应在保住腊戍。”依当时的形势而言,孙立人的建议,确为挽救中国远征军免过覆灭的可行的良策。无奈杜聿明固执己见,仍令新二十二师、新三十八师在曼德勒同日军周旋多日,徒然坐失跳出日军包围圈的有利时机。孙立人感到中国远征军十万将士的安危和中英联军的命运,将决于顷刻。军人的良心和责任,都不容许他就此沉默。他立即用电话向罗卓英谈了他对形势的判断和我军应取对策。罗甚赞同,却认为时已晚矣,难以改弦。关于会同英军在梦内瓦收拾日军第三十三师团的意见,罗请孙速向亚历山大提出。孙立人一面部署新三八师的行动,自己则于当晚驱车至耶乌向亚历山大面述上述建议。亚氏虽满口夸奖孙的建议极具远见卓识,却又借口英军油料和弹药俱缺且士无斗志,难以再组织进攻。他反而面嘱孙立人设法把部队完整地撤往印度。五月三日,各部队都撤完后,孙立人亲自殿后,率一一二团、一一四团和师直属队从瑞波最后撤退,于五月七日傍晚到达科林。(待续)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