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张惟英提出“对外地人进京实行准入制度”的建议,就是表达了后一种认知的观点与逻辑。在迁徙自由已成文明常识与人权共识、户籍壁垒屡被诟病冲击的现代社会,这种居然要求将首都变成“外国”、进京还得“签证”的倡议,不仅会惊诧友邦,显然也是要激怒国人的。虽然我们坚决捍卫张委员表达自己观点的言论自由,但从因此引发的网络争论来看,常识并未普及,偏见依然盛行,甚至张委员近日还声称,北京市政府也同意其观点──对此我们当然有足够乐观保持怀疑,所以我们还要以同样坚决的姿态,反对这逆历史潮流的“进京准入”谬论。
谬论之一,在于张委员之所谓“北京资源稀缺”,“不能13亿人都来北京”。
稍有历史记忆的国人想必都还记得,在城乡壁垒森严、人口流动艰难的年代,最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保持稳定”、“强调管理”,然而壁垒一旦被突破,流动日益汹涌,稳定并未支离破碎,管理也未捉襟见肘,真相一旦展现,理由被证明不过是个借口。人口集中问题更为严重的韩国汉城、日本东京,从未以资源为理由来限制过人口迁入。倘若北京感觉资源吃紧,只怕首先应当从政府的资源经营配置能力,以及全体北京市民的资源消费方式上去寻找症结。揪住外来人口──依照张委员的说法,还只是外来人口中的低素质群体──增加的资源消耗不放,难道不是本末倒置、因小失大?如果不是见识狭窄,只怕倒有混淆视听之嫌了。更何况,各种层次的外来人口,恰恰使得城市资源得到了尽可能充分的开发、尽可能合理的分配。而如果我们承认户籍制度并没有先天的道德基础,那又凭什么判定这“稀缺的资源”只配某些人享有,而某些人又不配享用呢?
谬论之二,在于张委员之所谓“这些人素质比较低,长期没有工作后,往往会铤而走险,给社会治安带来不安定因素”,以及“北京很多管理混乱的地方就是由这些人造成的,比如说收废品、恶意乞讨的,他们的存在确实损害了北京市民的生活”。
乞讨者有多恶意我们不便妄加评论,但我们实在不知道,“收废品”者在张委员眼里何以竟会成为“损Ρ本┦忻裆(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剥去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