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时候笔者要建议李金华请辞央视经济人物评选呢?因为笔者看到这样一条消息:审计风暴年末刮向新闻业,
审计署工作组进驻央视。
据《东方早报》报道:刮起系列审计风暴之后,审计署最近已把目光转向了中国媒体中实力雄厚、影响最广泛的国家级新闻单位--中央电视台。央视有关人员透露,审计署人员于11月初进驻,中央电视台的多数员工已经得到审计署进驻的消息,并被央视管理层要求“配合审计调查”。审计将进行数月之久,可能会持续到明年3月。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2003年以来发生在央视的系列文艺腐败。
一边是审计部门的“掌门人”可能成为央视“年度经济人物”,一边是审计部门进驻央视进行查账--可能其中一点都不相关,纯粹是巧合。但瓜田李下,这种巧合留下了很大的联想空间,考虑到“审计结果的公信力”和 “年度经济人物评选的公信力”,李金华有必要请辞央视经济人物评眩
有人要说了,李金华入选央视年度经济人物候选人跟李金华一点关系都没有,而且决定谁成为年度经济人物的是民意而非央视,李金华何谈请辞?笔者以为,无论主观意图为何,无论李金华和央视多么不相干,但李金华、央视年度经济人物、审计署进驻央视这三者之间客观上存在着某种“利益牵连”,作为敏感人物和公众敬仰的人,李金华有必要避这个嫌。
如果李金华获得了央视年度经济人物的荣誉,审计署又查出央视有问题,或者李金华没评上,央视也没查出什么问题-没话说,这个结果具有天然的公信力。但如果是其他结果,公信力就会大打折扣。如果李金华没评上,而央视查出了问题,会不会是审计署“公报私仇”?如果李金华评上了,央视没查出问题,会不会是一种“妥协”?虽然说从程序上看人物评选不是由央视决定,审计结果也非李金华决定,但一个是主办单位,一个是掌门人,客观上有一种天然的嫌疑,有些事情很难说清。
这不是苛求,更不是神经过敏,而是一个结果要具备公信力必须经受的拷问。什么叫公信力啊,本质就在于“不给人留下联想空间和话柄”,如果一个结果可能受到某种利益牵连的影响,这个结果也就没什么公信力了。典型案例如“梁锦松买车风波”:虽然梁锦松声称他并非为避税而买车,并宣布将会把加税前后车辆差价的两豆?8万元捐给慈善机构,但这并不能洗清公众对其“知情后突击买车”的怀疑。还有引起学术界极大争议的“长江读书奖风波”,也是如此。
审计部门有一条规矩,就是”为审计独立,审计人员坚决不能授受被审计部门的安排“,从这个角度看,李金华也应该请辞央视年度经济人物评选,以示避嫌。刚才已经说了,虽然不存在主观上的安排意图,但客观上确实存在一种利益关系:年度经济人物是一种荣誉,审计查出没问题也是一种荣誉。
李金华请辞央视年度经济人物--无论最后作为主办单位的央视同不同意--都体现了李金华作为审计人的一种独立态度,一种职业精神,也能起到“避嫌”作用,提高“年度经济人物评选和“对央视审计”的公信力。
(重庆商报)(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国家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