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惩戒新加坡 北京装腔作势?

 2004-07-26 17:13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新加坡候任总理李显龙“私访”台湾,触碰两岸统独争议敏感神经线;一周后,中国反击层面升级,中新两国外交辞令未见软化,双方媒体也相互讨伐,双边关系跌至谷底。但面对中国的惩戒行动,新加坡从容以对,俨然是成竹在胸。

这次李显龙访问台湾,北京反应极为强烈,指责李访台“违背‘一个中国’承诺、干涉了中国的内政、损害了中国的核心利益、破坏了中新关系的政治基础、伤害中国人的感情”等等的强硬外交措词。

此外北京官方后续“惩处行动”也升级。中国除了发出外交抗议,还包括已经单方面暂停与新加坡的官方接触、中新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会受到影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取消访问新加坡、“暂缓”邀请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长马宝山到访、126名中国市长和高官决定不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参加“市长班”和“高官班”、一些外交部的官员也临时退出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课程。一些私人企业机构也避免在“敏感”期间派员到新加坡和展开合作计划。

无论如何,这些“惩处行动”并没有影响新加坡一家公司收购中国最大的船舶修理公司中国远洋船厂30%的股权。因此一些分析家相信北京的“惩处行动”只是点到即止。

目前国际社会还在观察北京是否装腔作势,还是实质的报复行动?北京的惩处行动是否能对新加坡产生“警戒作用”,对东南亚国家产生“杀一儆百”的效果?

眼前东南亚国家只有马来西亚已经指示其高官部长不可访问台湾。马来西亚是新加坡的邻国,也是新加坡的竞争对手,在中新外交风波中,清楚表态亲中,确实让新加坡倍感压力。

但迄今新加坡外交辞令也未见软化,显然胸有成竹。对于中国早前“严正交涉”,新加坡认为,若听命中国要求取消访台,将损害新加坡独立作主和其国际地位;若新中关系经不起访台考验,是浅薄和脆弱的。李显龙甚至警告,“如果双边关系因此而受到影响,将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双方都会损失。”新加坡媒体甚至指责中国以大欺小,伤害新加坡人的感情等等。

两岸对峙,正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中国一些学者倾向将新加坡解读为机会主义者,认为新加坡不顾后果,利用两岸对峙局面获利,要“以台制华”,讨好美国、要利用台湾来作为提高和中方讨价还价的筹码、并藉此来提高新加坡的国际地位等等。中国学者阎学通甚至指控,李显龙身为新加坡“国父”长子,继承总理职的合法性不强,需要通过访台来增加国内领导威信。或许这些论点都言之有物。

但狮城政府素来奉行务实主义,其决策精英皆受理性抉择理论(Rational Choice Theory)薰陶,决不会是机会主义者,不会不顾及后果。更何况是,李此行并非单独行事,而是狮城政府深思熟虑的结果,想必是新加坡决策智囊对李此行进行反覆推算后,认为所获必大于中国可能报复的成本计算。这些推算至少涉及∶新加坡如何看待中国的崛起、台海战事对新加坡的可能影响、而新加坡该如何应对才能对新加坡产生最大效益等问题。

狮城素来自我要求算无遗策。李面对中国“严正交涉”后,乃执意访台,必早将得失计算清楚。除了判定北京目前碍于经济发展和国际形势而不会作出强烈反应外,李显龙访台事件肯定是新加坡区域战略拟定的重要棋步。


亚洲时报(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