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谁是主宰?
记者董海综合编译报导 / 近年来中美贸易越来越不平衡。2002年中美贸易顺差达103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不久前中国总理温家宝访美,美国贸易赤字是主要议题之一。在两国关系上,贸易似乎也是中国的一张王牌,由于希望得到中国在经贸方面的合作,美国不得不在人权等原则性的问题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中国方面显然认为他们在经济上占优势,因为美国需要中国产品来维持美国生活水平,缺少中国的进口商品,美国经济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生活水平也会大幅下降。甚至有两位中国军官写了一本书在中国广泛流传,认为在两国关系上中国应该用其较强的经济实力来抵消美国的军事优势。其论题就是,虽然美国购买的军事装备中国买不起,但是中国可以运用其经济力量来抵消美国在军事装备上的优势。他们所谈到的一个例子就是:中国可以突然抛售大量美元储备,使美元一夜之间严重贬值,外国投资者见在美投资收益大幅下降,就会乘损失还未变大之际撤出美国,从而触发美元的全面抛售,导致美国金融象墨西哥一样全面垮台。
那么究竟谁是主宰呢?中国是否真在经济上有优势?对此美国人是怎么想的呢?关于这个问题,让我们回顾一下莱斯特-C-瑟劳(Lester C. Thurow)2001年4月在《今日美国》的撰文,其分析有独到之处。
瑟劳认为中美两国对经济关系的理解有天壤之别。虽然美国在双边经贸合作方面有求于中国,但美国人并不认为中国主宰了经济关系。这种理解上的差异来源于双方不同的经济历史观。
中国人关于经济实力的见解体现出中国的共产主义历史至今对人们思想的深刻影响。共产主义经济观认为,生产是经济的瓶颈。社会上什么都缺乏,结果是生产者来决定购买者中谁能获得他们所需产品。体现在经济关系中,卖方是经济上的主宰,而顾客得看卖方的脸色行事,这是计划经济的特点。今天中国虽然步入市场经济,但是人们显然仍将这种思维用于国际经贸关系上。由于中国对美出口远大于美国对华出口,中国是卖方,美国是顾客,当然中国占主动。
相反,美国人对于经济实力的理解也出自于美国的经济历史。资本主义通常拥有过剩的生产能力,因而销售功能(在共产主义制度几乎没有)在资本主义制度极其重要,经济实力存在于市场的需方而不是供方,也就是买家而不是生产厂家,顾客占支配地位。
因此,美国看到的是,如果突然决定不购买中国的零部件,中国的经济就会衰退,而且不易恢复。美国所需产品种类和购买力,世上其他国家无与伦比,而且别的国家会非常高兴替代中国为美国提供产品。
对于成熟的资本主义而言,将生产迁移到成本最低地的任何地方,是很频繁的事情,而且早已摸索出了一套迁移费用低,迁移速度快的方法。在美国人的眼中,现在放在中国的生产可以便宜、容易和快速地移往印度或其他第三世界国家。
同时,从美国人的观点看,中国倾售美元的威胁为零。如果中国决定卖出所拥有的美元,中国自己货币储备的财政价值也会下降,从而将承受巨大的资本损失。而对于美国则来说,不过是用有息的美国国债--国库券,换成无息的的国债--现金而已。何况中国一两千亿的美元储备,与外汇交易市场每天近二万亿美元的营业额相比,那也只不过是一个小数目。
在美国人看来,美国掌握经济的主动权。
那么到底真正的实力处于哪方呢?从长远看,美国找到进口产品替代厂家比中国找到买家容易,而且不少国家愿意增加对美国的出口。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中美暴发贸易战,短期内美中双方经济都会受到严重打击,两国劳工都会失业。但是长期而言,美方遭受的影响比较容易恢复。
从另外一个方面讲,美国的政治与社会相对稳定。而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已经成为维持政府在民众心里仍具有合法性的最后砝码,任何经济动荡都将直接引发社会和政治动荡。
参考: 美间谍飞机危机背后:谁在控制经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中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