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孙文广:好斗的毛泽东

 2003-12-28 00:55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前言:再过几天就是毛泽东出生110周年(12月26日),进入12月,全国纪念毛泽东的活动已热火朝天,邮局发行纪念邮票,每晚电视充满毛泽东的“光辉形象”,几十集的电视连续剧,有好几部主角都是毛泽东,包括“延安颂”(40集),等等。报纸上,网络上,文章千篇一律歌颂伟大领袖毛泽东,不少人在网上表达了“誓死捍卫”的决心。有人贴了“谁反对毛主席我就和谁拼命”。本人不想和人拼命,只是写点对毛泽东的不同看法,如有错误,也望明白人指正。前面写了三篇“不跟毛泽东学”打头文章,这篇可作第四篇。篇名也可为“不跟毛泽东学好斗”。

先看几条“毛主席语录”:

“与人斗,其乐无穷”“共产党的哲学就是斗争哲学”“阶级斗争一抓就灵”“阶级斗争为纲”“不斗争就不能进步,八亿人口不斗行吗?!”

**自幼好斗的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生于湖南的农村,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对毛泽东要求甚严。毛泽东十岁的时候,为了反对他父亲和老师,竟不辞而别,离家出走在外流浪三天。毛泽东在1936年对美国记者斯诺说:“我回到家里以后,想不到情况会有点改善。我父亲稍微比过去体谅些了,老师的态度也比较温和些了。我的抗议行动的效果,给了我深刻的印象。这是一次胜利的‘罢课’啊。”试想家中长子,刚刚十岁的男孩,突然失踪了三天,生死不明,家中是何等的焦虑,但是毛泽东却认为这是他与父亲斗争的第一次胜利。

据毛泽东回忆:“我到了十三岁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利用我父亲所引以为据的经书上面的话,来同他进行辩论的好办法。我父亲喜欢责备我不孝和懒惰。我就引用经书里关于长者必须慈爱的话来回敬他。针对他指责我懒惰,我反驳说,年长的应该比年轻的干得更多,我父亲年纪比我大两倍多,所以应该多做工作。”按照这个逻辑,他的父亲永远要干更多的事,那么他自己什么时候尽孝呢?

毛泽东还说:“我大约十三岁的时候,我父亲请了许多客人到家里;我们两人当着他们的面争论起来。父亲当众骂我懒而无用。这一下激怒了我,我回骂了他,接着就离家出走。我母亲追着我想劝我回去。父亲也追上来,边骂边命令我回去。我跑到一个池塘边,并且威胁说如果他再走近一步,我就跳进水里。”“回想起来,我认为我父亲的严厉态度到头来只是自招失败。我越来越恨他。”(以上见1936年《毛泽东与斯诺的谈话》)

毛泽东的父亲,当时的心态只不过是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出于对长子的懒惰的不满,说了几句重话,为此,却招来了少年毛泽东的仇恨,不惜在十岁时离家出走,十三岁与父亲当众对骂。

**不知反省的毛泽东**

如果说毛泽东少年无知,童言无忌,而他与斯诺谈话是在1936年,这时他已43岁了,应该是比较成熟的人,但是讲起这些往事,他竟然毫不觉得歉疚,而是沾沾自喜,以他自小就有“造反精神”,“斗争精神”,而夸耀于美国记者斯诺。说明他缺少修养,缺少孝道,缺少反省。毛泽东对他的父亲尚切如此,更何况是对他的朋友和同志。

毛泽东好斗的性格,造反的精神,在他的少年时代已经初步形成。因为缺少良性的引导,他自己又不善于反省,后来经过不断的积累,形成了他的“斗争哲学”。他常讲:“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到底是受了哪些压迫?这些压迫是否因为他的过错而产生,他是不管的。在他的著作中从未检讨过自己的错误。

回顾历史,在二十世纪,毛泽东对中国有着最为重要的影响。他的“斗争哲学”,给中国、给世界带来灾难,不值得人们效法。

中国有句古训叫做“和为贵”,“和”并不是没有是非,而是要争取用和平的方法,解决我们所面对的是非,待人要从善意出发,“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老父亲出于爱子之心,骂了儿子,儿子不应回骂于他,有人打了你一巴掌,你也不一定要还他一拳。如果为人处世,或领导一个国家,只认“斗争哲学”,提倡冤冤相报,以血还血,世界将永无宁日。

2003.12.22 于山东大学(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