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社科院发研中心发布互联网状况全景调查

 2003-09-23 23:23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9月17日下午2点,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12城市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和《中国5小城市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媒介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也发布了《中国7城市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报告》。

  继2001年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进行的“互联网在中国的使用及影响”大型调查之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于今年春启动了新一轮调查研究。

  -泡图书馆变泡网

  本次调查报告研究发现:把互联网看作是图书馆的人最多(占被访者的52%),其次是游乐场(46%)和聚会场所(44%),然后是其他。由于目前中国开展电子商务的条件还不完善,因此认为互联网是商场(26%)或者银行(6%)的人也相对少些。是否上网会显著地影响人们的看法,网民在认为互联网是图书馆、邮局和聚会场所方面,显著多于非网民。统计检验表明,被调查的网民和非网民对所有问到的互联网功能都有不同的看法,虽然具体方面的差距有所不同,但所有差异均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我们还可以看出,被访网民和被访非网民的看法在分布上具有相似性,这可能意味着,他们的差距来自与网络接触程度的不同,但基本的认同是一致的。

  调查还发现,使用互联网时间越长,越容易对互联网产生正面看法。网民对网络内容的信任度显著高于非网民。这些现象很可能说明了目前

  媒体对互联网的报道中的负面成分大于互联网的实际的负面影响。上网时间超过3年者,会更多地使用网络工作或学习。同时,认为互联网需要管理和控制的人也大大增加,当然,对管理的内容则有不同的看法。

  -网民比例上升

  从上网的比例看,网民占人口的比例(尤其是小城市)达到约25%。但是,网民的分布并不和城市规模相关,而很可能与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有关。对于影响人们上网的因素,社科院的研究不满足于简单地考察网民中不同人群的分布,而是通过对数概率回归分析的方法发现:地区差异、家庭和个人收入、受教育程度、性别、职业和年龄都会对人们是否上网产生影响。

  从上网的现状看,中国网民的平均上网时间并不长,在分布上也呈现地区、年龄、受教育程度、个人收入、性别和是否有配偶的差异。经济发达的地区网吧使用率就低,而网吧使用率最高的是省会城市。每天都上网的人不到20%。而影响网民上网的因素主要还是技术和经济,因此,ISP还可以有很大的空间,对网络产生的原因和年龄、婚姻、个人收入等无关,是否上网吧也没有影响。真正有影响的是受教育程度、性别和使用互联网的年限。

  -中文内容不再缺乏

  从上网的内容看,网民主要使用互联网浏览、读新闻和收发邮件。访问的网站开始集中在5个大的门户网站上,新浪的被选率远远超过其他网站。中文内容缺乏不再是网民上网的问题。使用电子邮件最多的是文化程度高、低、用网时间长的人等。电子商务还不够发达,年龄、受教育程度、网络经验和偏见都会影响人们上网购物。

  通过了解被访网民经常访问的网站,可以大致了解网民的网上行为。在本次调查问卷中要求被访网民列出自己经常访问的4个网站,然后通过人工编码,进入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从统计结果来看,被访网民经常访问的网站非常集中,并且基本都是中文的门户网站,其中新浪网在调查中显示出比较广泛的认知和使用率。

  网民比非网民读书和听音乐的时间长,但看电视的时间少,当然这也和受教育程度、年龄等相关。上网看的新闻以娱乐和时事为主。相比较而言,网民最信任的媒体还是传统媒体,而不是网络,对于网络媒体而言,最信任的也是内地传统媒体网站而不是门户网站等。网络并没有影响人们直接交流。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