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哈林是有远见的,他的坚定的信念使他相信,这团乱麻将来一定会被解开。 但不知他是否预想到,这团乱麻的解开是多么的不容易。
1956年2月,离布哈林的绝命信整整19年之后,在斯大林逝世后三年,作为 “未来一代党的领导人”的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的题为《关于个人迷信及 其后果》的秘密报告中,为解开这四乱麻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可惜的是,并没有 把这四乱麻完全解开。
赫鲁晓夫严厉地谴责了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及其残杀无辜、大搞恐怖活动的罪行 。在当时的确起了震聋发聘的作用。这个历史功绩是应该肯定的。
但是赫鲁晓夫做得不彻底,他的揭露有很大的局限性。第一,他对大清洗本身 的揭露是不彻底的,三次莫斯科审判没有触及,20年代反对派的问题没有动,这样 一大批老布尔什维克,如布哈林、李可夫、托姆斯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皮 达可夫、拉狄克等都依然是反革命恐怖分子、间谍特务,更不用说托洛茨基了。这 样一来,大清洗中的主要案子没有推倒,尽管也平反了许多冤案,毕竟还是留下了 个大口子。这样就不可能把问题彻底弄清。因为,给人的印象必然是:斯大林的清 洗还是肃清了不少真正的反革命,其错误在于“肃反扩大化”。同时,不给20年代 反对派首领们彻底平反,不仅大清洗的实质会被歪曲,而且也势必影响对20-30年 代整个历史真相的恢复,对这一时期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农业集体化、工业化、 意识形态争论、党内斗争等)的正确评估。
第二,赫鲁晓夫把大清洗的原因归咎于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而把个人迷信的 产生又主要归于斯大林的个人性格。毫无疑问,大清洗同个人迷信是分不开的。但 是,不管是大清洗,还是个人迷信,都不能单从斯大林的个性上找原因。这里面还 有深刻得多的原因,那就是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体制。不触及 体制,只从斯大林个性上找原因,这样的揭露和批判是很肤浅的,因而也不可能根 本解决问题。
第三,赫鲁晓夫对斯大林个人迷信的批判和对大清洗的揭露,没有广泛发动群 众,没有和社会生活的民主化、社会舆论的广泛发动结合起来。赫鲁晓夫在二十大 做的是秘密报告,事先既无很好的酝酿,事后又缺乏广泛的宣传讨论。直到今天这 个秘密报告还没有在苏联公开发表(有消息说苏联塘公布这个报告),而西方宣传 工具却在赫鲁晓夫做秘密报告之后很快就全文公布了它的内容。这样反而造成了苏 联国内的思想混乱。
然而,总的说来,赫鲁晓夫虽然没有彻底解开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那团由各种罪 行组成的可怕的乱麻,但他毕竟打开了缺口,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历史的发展本来 就是曲折的,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我们不能要求这样的难题很轻易地就得到解决 。老实说,从赫鲁晓夫当时所处的情况来看,他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了 。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胆略。如果不算马林科夫在斯大林逝世后曾经极短期(一共9 天)担任过党的最高领导职务外,赫鲁晓夫实际上是斯大林之后的第一任新的党的 领导人。布哈林寄于希望的未来一代的党的领导人中的第一任,就能以对当时来说 相当大胆的作法为解开这团乱麻做出了努力,这是相当不简单的。这同时也说明, 斯大林在世时,他的统治虽然看似稳固,但由他的许多违反人民利益和社会主义利 益的做法所造成和积累起来的矛盾实际已到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然而,总的说来,赫鲁晓夫并没有彻底解开这团乱麻。就拿布哈林来说,虽然1962 年12月苏共中央委员彼·波斯佩洛夫(据说他实际上是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主要起 草者)在全苏历史学家会议上宣布布哈林不是间谍和恐怖分子,但1938年苏联最高 法院对布哈林判处死刑的判决并没有撤除。至于象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这些人, 连这点松动都没有。乱麻,可能松开了一些,但依旧还是一团乱麻。
接着是勃列日涅夫的停滞时期,长达20年,根本谈不上解开乱麻问题。
转机来自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以后……
1988年,布哈林被枪决之后过了整整半个世纪,他在绝命书中向未来一代党的 领导者发出的呼吁才真正被听取,他的愿望(把他头上的污秽冲掉,宣告他无罪) 才完全实现。2月4日,苏联最高法院全体会议通过决定,撤销1938年对布哈林、季 可夫等十人的判决。在这之前,对同一案件中被牵涉的克列斯京斯基等另十人的判 决也被撤销。这样,在这个案件被判刑的21人中,只有雅哥达一人未被平反。雅哥 达何许人也?他1934-1936年任内务人民委员,叶若夫和贝利亚的前任,直接参与 镇压的刽子手,后来被抛出作为替罪羊。如今,大清洗的受害者被平反昭雪,大清 洗的直接参与者依旧被钉在耻辱的十字架上,遗臭万年。真所谓,善善恶恶,自有 天报。
接着,据3月26日塔斯社报道,苏联最高法院军事法庭正式撤销了1937年6月11 日苏联最高法院特别法庭以“反苏托洛茨基军事组织”的罪名对图哈切夫斯基、亚 基尔、乌博列维奇等八人的判决。在此之前,1950年的“列宁格勒案件”也被彻底 平反。这次案件没有象莫斯科审判案那样举行公开审判,被害者沃兹涅先斯基、库 兹涅佐夫等也没被正式开除出党,只是收回了他们的党证。考虑到这个情况,苏共 中央党的监察委员会于2月26日作出决定,重新确认沃兹涅先斯基、库兹涅佐夫等 三人的苏共党员资格。
又一个重大行动是在6月13日作出的。这一天,苏联最高法院作出决定,为当 年在莫斯科第一次和第二次审判案中受害的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拉狄克、皮达 可夫等33名老布尔什维克恢复名誉,宣布他们无罪。
最后剩下一个托洛茨基了。托洛茨基的情况有些特殊。他因1929年被驱逐出苏 联,因此在30年代的大清洗中没有被正式判刑,也未遭枪决。他1927年被开除出党, 并被加上许多罪名。因此,对托洛茨基自然也有一个平反的问题。比较复杂的是对 他的许多活动的评价问题,当然对别的已被平反的政治家也有一个评价问题,但对 托洛茨基要更为复杂,因为他1929年出国以后还进行了许多活动。但不管怎么说, 公开性的原则、恢复历史真相的做法,对托洛茨基也应该是适用的。这是一个实事 求是的原则能否彻底贯彻的问题。
我们注意到,已经有两位有影响的人物在正式的记者招待会上提出要实事求是 地对待托洛茨基,要为他平反。1988年6月17日,国家历史档案学院院长、历史学 博士、著名改革派人物尤里·阿法纳西耶夫在政府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 “我们必须为所有那些根据虚假的证据遭到镇压和被指控的人恢复名誉,托洛茨基 就属于这些人之列。”他接着指出,为托洛茨基平反并不意味着赞成他的主张。阿 法纳西耶夫说:“至于在政治上恢复名誉,我认为在这方面也将有所突破,但是, 这要取决于对我们的历史以及对党内的政治斗争进行深入的研究。”
十天之后,6月27日,苏联《共产党人》副主编奥托·拉齐斯在一次记者招待 会上说,现在国家应该撤销对托洛茨基的间谍指控,苏联历史书中应当重新写上他 的名字。但是拉齐斯不主张为托洛茨基在政治上恢复名誉。他说:“我们应当停止 把他的名字从历史书中勾掉的做法,给他在革命和(革命后的)内战中应有的地位 以及作为红军缔造者的地位。我们应当还他以本来面目,既不美化也不丑化。”
今天,大清洗中的主要冤案已经平反,20年代反对派首领的不白之冤已被推翻, 根据这种实事求是恢复历史真相的原则,原先的苏联历史必然要重写。在对苏联历 史没有作根本的改动之前,决定取消中小学的历史课考试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
博讯
- 关键字搜索:
- 历史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