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透视中国:从"非典幽默"谈起

 2003-05-12 17:37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BBC中文网记者 魏城: "萨斯病毒何时了?患者知多少。小楼昨夜又被封,京城不堪回首月明中,粮油蛋菜应犹在,只是不好买,问君能有几多愁,最怕疑似非典被扣留。"

一看这首经过"篡改"的古体词,你就知道是谈什么的、谁写的、词中透着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谈的是目前正肆虐神州大地的萨斯病(中国大陆称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是北京人写的,词中透着京城人在这场飞来横祸面前的恐慌、无奈、以及即使手足无措时也要卖弄一下的那种京派幽默。

但你可能不知道我是从哪儿看到这首北京人化苦为乐的"非典型幽默诗"的。手机短信?朋友电邮?道听途说?海外网站?

都不是。我是从通常总是摆出一副说教者古板面孔的中共党报网站上看到这首新填古词的。

党报在国难时幽默起来

《人民日报》网络版"人民网"最近开辟了一个名为"特别策划:非典时期的非典型幽默"的栏目,收录了许多这类的"非典幽默",其中许多笑话比我刚才转抄的还要"损",海外流传的那些笑话大都收录在内,甚至包括那则拿死亡开玩笑的《非典的几种死法》:

"戴口罩闷死;喝中药毒死;同事染病被吓死;出差疫区回家亲朋躲避郁闷而死;被误诊瞎治治死;散布流言被骂死;公共场合打喷嚏被扁(打)死。"

"人民网"还借网友之口为这种大难临头还与死神"耍贫嘴"的"非典幽默"辩解说:"既然人们无法暂时或永久远离非典,那么借非典之题寻找点滴的轻松和幽默之气氛,为非典阴影之下的生活添点情趣,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和关注的目光,也是有好处的。"

如果历数这次持续超过半年、结束遥遥无期的瘟疫大流行给中国带来的损失,一定是一长串名单,但中国仍然有一些善于苦中作乐的人总结了"非典之灾"带来的"非典型好处",一位署名"默客"的网民在"人民网"上撰文认为,这些"好处"至少包括:"人们减少了吃喝玩乐、聚会,男人早归家了,人们对亲情更看重了,夫妻性生活比率增加了……"

当然,中共"喉舌"也开始变得幽默了--这大概也是"非典"带来的"非典型好处"之一。

深层的变化

不过,上述变化仍然属于浅层的变化。有人指出,这次灾难还给中国带来了一些深层的变化:中国政府被迫改变了工作作风,一批渎职的官员被撤了职,早期曾瞒骗公众的官方媒体被迫增加了透明度等等。

而且,人们对变化的要求也不止于这些。

中国官方的"中国新闻社"办的杂志《新闻周刊》,在最新一期中刊登了北京十位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界的学者的座谈。其中,中国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杜钢建直言不讳地说:"萨斯大规模爆发,是对我们整个社会、政府的严重挑战。在这场斗争中,政府管理体制方方面面的弱点全都暴露了出来。......我们常常说,要建立完善的危机管理系统,这没错,但是,即使有了这套系统,如果不改革政治体制,最多不过使效率略为提高,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薛澜则说:"这次非典使信息公开突飞猛进,我们由此可以反思其他一些问题上的信息公开。非典局势在后来能得到很快扭转,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信息透明。以后,政府行为模式中首先突破的,可能就是政府信息公开。"

而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经济时报》也在最近发表了著名经济学家张曙光的文章,强烈呼吁中国当局"取消新闻管制,推进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张曙光认为:"在现代技术和信息条件下,新闻管制也管制不了,限制言论更是自欺欺人;报纸杂志和广播电视可以管制,互联网则管制不了,其他传播途径就更管不住。与其出力不讨好(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