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光:平壤也在讹诈北京

围绕北韩核危机,中国的外交表现颇为独特。美国是疾言厉色,甚至在准备伊拉克战争的同时也在向东亚地区增兵,试图通过巨大的外交和军事压力让平壤放弃其强硬立场;日本相当活跃,尝试提出某些解决危机的建议;中国却似乎不慌不忙,没有对此采取任何重大外交行动。为此,《华盛顿邮报》甚至批评北京不肯帮忙。
其实,问题也许完全像中国的外交官私下所承认的那样:北京对平壤的影响力其实有限。更进一步,我们还可以认为:平壤所引发的这场核危机,恐怕并不仅仅是针对美国的一次外交冒险,而同时也是针对中国的一次讹诈行动。

*“不再亲密”

北京与平壤之间的所谓兄弟关系,应该早就出现了一些迹象,显示他们之间有重大麻烦。去年以来,在北京,频频发生北韩难民进入外国机构避难的事件。在处理这些事件中,北京虽然照顾了平壤的想法,但是显然没有让平壤满意--这些难民后来并没有被遣返北韩。这个过程中,北京是如何与平壤沟通和谈判的?我们不知道,因为中朝之间并没有重要的官员互访。

特别是去年最后几个月里,东北亚局势变化迅速,外交行动接连不断:首先是北韩领袖金正日访问了莫斯科,接着是日本首相九月中旬访问平壤,同时两韩关系进一步解冻(比如说,两韩铁路开始动工),甚至美国也有高官访问了北韩。在这一片牵扯朝鲜半岛与美日中俄四大国互动的颇为戏剧性的发展当中,唯独北京与平壤之间,静悄悄的,没有什么来往。本来,九月底,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庆祝国庆,应该是一个双方密切关系的机会,北京历史上都会在这时派出高级代表团访问平壤。可是,去年九月,这样的惯例没有延续。

打破北京与平壤静悄悄关系的,是所谓'杨斌事件'。那就是说,北韩宣布在靠近中国的新义州设立经济特区,并任命荷兰籍的中国人杨斌为特区首长;而不久之后,杨斌被中国警方拘留,至今尚未恢复自由。这是非常不给平壤面子的一个做法。为什么北京要这么做?从中国历来强调'外交无小事'的原则看,杨斌和特区事件本身应该不是中朝关系出现麻烦的原因,而勿宁说是两国麻烦关系的牺牲品。

*一场赌注

到了这个地步,外交界已经普遍认为北京和平壤应该会采取措施修补关系了。同时,人们预期平壤会采取主动。于是,去年十一月中共十六大之后,北京外交界传言北韩领袖金正日将很快访华。不同寻常的是,在十二月的一次例行外交发布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正式否认有这样的安排。我们知道,在外交上,对这种无害的传言一般可以含糊对待,没有必要采取这样官方的澄清。

平壤终于宣布不受有关条约限制而制造了目前的核危机,就是在这样的中朝关系背景下发生的。当然,朝美关系的背景也很重要,不过那是人人都了解的;我这里强调的,就是舆论所普遍忽略的另一个方面:平壤制造这场核危机,其实是一箭双雕,同时针对美国和中国。

我们不知道在这之前北京和平壤之间究竟有什么麻烦,但是,第一,如前所述,我们可以判断,它们之间一定有麻烦;第二,目前的核危机,作为金正日的一场赌注,可以强化平壤对北京讨价还价的能力。北京不是很重视它与华盛顿的关系吗?北京不是要显示自己的大国地位、特别是对于朝鲜半岛的影响力吗?北京不是不赞成北韩发展核武器吗?那么,平壤此举,等于告诉北京:你要扮演大国脚色,你要发展与华盛顿的关系,请首先给我好处。事情的结局很明显:如果中国没有能力帮助摆平平壤,它会在很多方面有损失,包括中美关系、外围安全、大国形像,特别是对朝鲜半岛的影响力;而如果中国要想发挥作用,它就必须强化自己与北韩的关系--这意味着,北京要满足平壤的一些要求。也就是说,如果北京与平壤之间去年以来有一些麻烦的话,现在并不是要通过平壤向北京低头来解决麻烦和改善关系,而应该是北京向平壤让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说平壤也在讹诈北京。

问题是,可能平壤要价过高,也可能北京手里也有自己的硬'牌'来对付平壤,还可能是因为北京的领导层交替使得中国的外交决策相对低效,甚至也不排除这个问题可以是中南海权力斗争的一个砝码,更可能是北京还想利用北韩继续给正为伊拉克头疼的美国制造麻烦,反正北京迄今尚未决定要向平壤让步。我们看到,最近虽有北韩高官访问北京,但迹象显示双方关系仍未转暖。一则,这次访问并非中朝之间特意安排,而是藉北韩议长崔泰福到北京出席亚洲议会和平协会执行理事会会议之际;二则,中国领导人仅仅李鹏作为会议东道主会见了北韩来宾,其它重要领导人并没有安排这类会晤。看来,这个僵局还会维持一段时间。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