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台湾人在看这出电影时,最好提高敏锐度,千万不要被这优美剧情与好山好水、好颜色、好镜头所迷惑了。否则,也许不知不觉中被“统战”了。
从中国近代史可知中国非常看重且擅用戏剧作家,甚至以左翼作家的作品,帮助他们制造舆论、收买人心,让他们更加容易得到政权。例如,当年中国利用“白毛女”,这出戏写一个弱女子被地主迫害的故事,帮助他们丑化当时地主的形象。早年国民政府是如何失去政权的?除了各种因素,其实可说,是输在不够看重这些“作家”,也就是忽略文艺的威力。
大约二十几年前,中国还制作“秦始皇”的戏剧,戏中不提秦王的残暴,却大大的美化他一统江山的“政绩”。当时台湾的中国电视公司,为了对抗中国的这出戏,由鲁稚子制作了一出连续剧“一代暴君”,特别描写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消灭知识分子以求稳固政权的不仁行为。
“英雄”这出戏,表面上是讲四个侠客刺秦王的故事,海报上还故意不把秦王的剧照放进去。其实,看完这戏,再笨的人都知道,整部戏在说的英雄是谁,不是那四个豪气干云的刺客,而是那个威镇八方、一统天下的秦王。
戏中为秦王美化真是到了极点,除了在片头、片尾的字幕歌功颂德一番,说秦王造万里长城“护国护民”之类的。戏里甚至设计一个情节,就是李连杰饰演的刺客“无名”,虽一直想刺秦王,因为受另一位为顾全“天下”,而打消刺秦的刺客“残剑”的影响,意志力受动摇,使得他虽已经在距离秦王十步之近的距离,当秦王问他,你“并未携剑,如何行刺”时,“无名”答:“夺剑”。这时秦王没有等“无名”夺剑,说了一句“有残剑为知己,死已无憾”之后,自动把身上的配剑掷给“无名”,最后“无名”拔剑刺秦时是用剑的反面,其实等于没刺。
这场戏画面拍得很美,但是剧情编得很造作,过分夸张到矫情的地步,依常理,秦始皇不可能把自身的配剑丢给一个刺客,观众也是从这场戏看出编导描写的英雄,其实是秦王,不是海报上那四个刺客。
这部戏中刺客之一“残剑”后来为何不想刺秦,因为他想到天下苍生,他认为只有秦王可以安定天下,如果刺秦,天下会有更多人受苦,所以,即使是秦、赵间的仇恨,在这“天下”的大局之下,都已经不重要,也不算是仇恨了。
这出戏企图用“天下”这顶大帽子,来叩观众,稍有政治敏感度的人可以想见,究竟这戏要传达的是甚么?难道不是大中国、大一统的思想吗?这戏似乎用隐喻的方式在告诉台湾人,台湾跟中国的仇恨算甚么?在“天下”的利益之下,台湾应该臣服在中国的领导,以免有更多人受苦。
其实,张艺谋这个逻辑是讲不通的,从历史的事实可知,秦始皇和隋炀帝因为都是暴君,虽然他们的某些建树有不可否认的功劳,但是因为暴虐不仁,国祚都很短。
台湾人都知道,真的是大一统天下才会少一点痛苦吗?在世界地球村的时代,小国家更自由,更有竞争力。
从戏剧专业角度看,这部戏拍得很成功。这出戏由福斯公司出品,显示中国很会利用外资,以电影艺术行其对外宣传之目的。
不同的人看同一部电影,往往会有不同的诠释,戏里有一句对话很有趣,秦王叫刺客“无名”不要把他想得太简单了,“无名”也叫秦王不要把刺客“残剑”想得太简单了。其实,我们看“英雄”时,更不要把这出戏看得太简单了,如果能用敏锐的心做政治目的观察,“英雄”的确透露出上述的弦外之音。不然,您以为这出戏在说什么?
(柯玉雪╱台湾编剧协会秘书长/原载南方快报)(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柯玉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