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舌”新华社是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一个工具,《参考消息》则是新华社发挥“工具”作用的工具。“参消”既是工具,自然便有特定用途,操纵舆论(美其名曰“舆论导向”)是其主要,借他人之笔说中共想说而不便直说的话,以探测风向,也是“参消”十分重要的用处之一。
我认爲,2003年1月7日“参消”的头版头条就是一个标准的“气球”。这篇题爲《中国冷静应对朝美核危机》的评论原发于香港《镜报》月刊。可以说,该文适逢其会,它出炉于北京应对美朝核危机正感艰难之际。由于该文发表于回归后的香港,加之“参消”在转载时略去(故意?)了作者姓名,该文是否有“出口转内销”等背景无法得知。但即使如此,仅凭该文透露出的资讯,我们仍能破解出有价值的内容。
该文被舆论控制专业机器新华社头条转载,起码说明文中观点及材料得到新华社认可,具有“官方真实性”。文中透露:“朝鲜所需石油的近七成来自中国,大部分粮食也必须仰赖中国”,今日朝鲜“实际上全靠国际援助──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来自中国──维持生计”,“假如没有中国,朝鲜恐怕根本不可能成爲一个政治实体。假如没有中国,它现在也根本不可能继续存在”。仅此已经足够了,无须旁征博引,仅文中上述内容就已足够让大陆民众爲之触目惊心!难以想象,一方面国内8000万贫困人口(官方数位,实际数位比这要多几倍)尚未解决温饱问题,另一方面,当局却把从这些贫困人口中搜刮来的财富偷偷拿去供养别国的2000万余人,真所谓“自己屁股流鲜血,还替别人诊痔疮”!请看,大手笔慷人民之慨的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做(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从这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国穷人疾苦的冷漠,同时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全国人大的失职渎职!
且让我们对中朝关系50余年的历史作个重新梳理。1960年代以前,中朝友谊建构在下列意识形态基础之上:“拒敌于国门之外”,“朝鲜把守着中国的北大门”,“国际共产主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反帝反修反霸”等等。1960年代以后,中朝友好与其说服务于国家利益,宁说是服务于毛泽东的地球球长兼全人类不朽的伟大思想家狂想曲,“中国应该成爲、势必成爲世界革命中心”,以及反对“反动的和平主义和狭隘的民族利己主义”。随着冷战结束,在中国则主要是用邓小平理论思维以后,这些意识形态从总体上而言已经被世人抛弃,唯独在中朝关系上这个旮旯里,这些残渣余孽却还在代代繁殖传承。如果说,1950年代援助朝鲜尚有“保家卫国”的目的,“社会主义”朝鲜的存亡关乎中国安危,那么,后毛泽东时代朝鲜的这种战略价值已经丧失殆尽──苏俄解体都无关于国家安全,区区朝鲜又何补于事?东北亚地缘政治中朝鲜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仅存于北京某些转不过弯来的死脑筋中。继续帮助平壤在错误的政体下苦苦撑持是北京尚未摆脱冷战思维的注脚,与当年支援米洛蒂诺维奇的理念是一根藤上的两苦瓜。
中国正在痛苦地、一步一回头地告别专制泥沼,金正日却仍在原地逗圈圈。今日的中国共产党与“主体思想”照耀下的金家党在意识形态上实已形同陌路,“同志,战友加阶级兄弟”早在20余年前就已分道扬镳并渐行渐远。今天,中国与美日韩分享诸多共同利益的事实证明,专制独裁的朝鲜即使不是敌人,也不可能再是铁杆哥们。北京如有危难,平壤帮不上任何忙,它也不可能爲北京两肋插刀。相反,平壤还不断给北京添乱:张口等待中国援助;可能造成韩国混乱(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杜导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