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到CCTV-2,正播出在白领乃至金领阶层备受好评的《对话》。本期对话主题是《出国归来》,讲一些留学生回国创业的事,节目本身较以往话题略窄,可视性不是很强,由于对创业话题一直颇感兴趣,就耐着性子看。这时一女留学生说,“我们回来就要有什么什么心理准备。”此时的字幕把“心理”打成“心里”。
又看CCTV-1的《半边天周末特别节目/张越访谈》,感觉编导画面环境选择很棒,蓝天、树林、草地,张越和被采访者席地而坐,你一句我一句,娓娓道来,讲一个人到中年的女人的创业和情感故事,正看得津津有味,啪,又一条字幕让你不舒服半天。张越问:你是一个有很多经历的人,对今后的路怎么看?出现的字幕是:你是一个有很多精力的人。。。
一天之中不到两个小时之内,看了三个节目,无一例外,都有别字。
据权威人士透漏的一个数字,CCTV在编的人员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不足30%,60%多的人没有职称。简单的数字也许不足以说明问题,但总是让人不由产生联想。或许职称也说明不了什么,因为它并不代表水平,可这接二连三的别字怎么解释呢,可以说成打字的事都是技术部门(有些就是提供特技机字幕机厂商的人员)干的,可是,还有编辑、编导、制作、监制呢,他们都在干什么?
本来在节目中打上字幕是好事,方便观众正确理解片中人物语言、对话以及解说词,进而进一步理解电视画面语言,理解节目内容,达到较好的收视效果。可是出现别字错字,其效果将会多多少少打些折扣。这看似小事,但小事不小。
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文字基本功较差,尤其是进行过“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的学生更是错别字连篇,让他们再在电视上看这些似是而非的别字,岂不更加深他们错别下去的印象。咱不说这些孩子,就是那些能够正确识字的成年人,看了这些别字也免不了心里添堵。泱泱大国,CCTV,净整一些别字怎么成啊?!
又想到CCTV播出的清宫辫子戏,那些打着以古讽今、以古颂今、以古鉴今的旗号,高唱着遵循艺术创作规律的调门,不顾历史史实的影视作品,不也每天在CCTV-1或-8黄金时段热播吗,和区区几个别字比起来,这篇文章可能是小题大做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CC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