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程曉農預測2025中國經濟危機(圖)

 2025-01-09 03:4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經濟學家程曉農(油管視頻截圖)
經濟學家程曉農(油管視頻截圖)

【看中國2025年1月7日訊】(看中國記者尹華報導)近日,經濟學家程曉農在《政經最前線》節目中深度剖析2025年中國經濟的預測。他從國際媒體的調查報導、中國民間的反饋以及自身觀察出發,全面分析了中國經濟所面臨的困境和結構性問題。他指出,中國經濟下滑並非偶然,而是多年政策失誤累積的結果。

世界工廠的空洞化:經濟支柱逐漸崩潰

程曉農首先談到廣東省曾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核心地帶,素有「世界工廠」之稱。廣州、東莞等地長期以來是中國出口製造業的重鎮,為全球供應鏈提供了大量商品。然而,隨著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和外資企業的撤出,這些製造業聚集地正迅速走向衰退。

瑞士《新蘇黎世報》的記者曾走訪廣東,發現當地曾經熙來攘往的工廠如今空空蕩蕩,大量生產設備閒置。以廣州康樂村為例,這裡曾是全國最大的服裝原料和批發中心之一,集中了成千上萬家製衣作坊。然而,隨著外部訂單的大幅減少和內部生產成本的上升,許多小型作坊不得不關門歇業。一些仍在勉強維持運營的作坊只能依靠零散的海外小額訂單,生產微利產品。

這種情況並非孤例。在東莞等地,不少企業在接不到新訂單後被迫停產或倒閉。一家曾經僱傭數千員工的企業因資金鏈斷裂而破產,導致數千名工人失業。這些現象反映了中國「世界工廠」的核心競爭力正在消失,傳統製造業模式正面臨重大危機

中國製造業的衰退與政策調整不無關係。地方政府曾試圖將工廠遷至外圍地區,以騰出土地進行城市開發,但隨著市場需求萎縮,這些搬遷計畫無法實施。當企業倒閉成為常態時,「搬遷」失去了意義。這表明中國製造業不僅失去了成本優勢,也未能在產業轉型中找到新的出路。

真相與謊言之間:民間資訊揭示的經濟現狀

程曉農指出,要真正瞭解中國經濟現狀,不能依賴中國官方媒體的報導,而是需要從民間視頻和外國媒體報導中尋找真相。他提醒觀眾,透過中國民眾拍攝的街景視頻,可以看到經濟衰退的實況,無論是一線城市的高端商區,還是普通街道,關店潮和市場冷清已成為普遍現象。

在上海的高檔商業區,許多臨街商舖大門緊閉,張貼著「轉讓」、「出租」等字樣,即使是在週末,也難見客流。而在北京南部新建的大興國際機場,原本設計成大型商業區的地下空間,如今也有大量商店倒閉。這些現象不僅發生在中小城市,也出現在中國的經濟樞紐地帶,顯示經濟問題已經深入到全國各個層面。

他提到,中國民間普遍流傳著「時勢維艱,各自小心」的警告,反映出大眾對經濟前景的悲觀態度。許多家庭選擇節衣縮食,不敢消費,生怕失業和經濟壓力讓他們無法支撐生活開支。這種情況在一些社交平臺的留言中比比皆是,許多中國網民在街拍視頻下留言,分享自己面臨的困境,這些實際故事比任何統計數據更能反映真實情況。

程曉農回憶自己在中國國家統計局的一次經歷,揭示中國官方數據的虛假性。他發現,某年度官方報告中誇大了火力發電機組的運轉時長,甚至「虛構了一天」,將十二月當成有三十二天來計算,以便為更多資金申請創造依據。這樣的例子揭示了中國統計數據中普遍存在的造假問題,讓外界誤以為中國經濟形勢良好。

從通貨緊縮到經濟萎縮:結構性問題難以逆轉

在討論經濟衰退時,程曉農指出,許多經濟學者將中國當前的狀況稱為「通貨緊縮」,但實際情況比這更加嚴重。真正的問題在於經濟活動的全面萎縮,而非簡單的貨幣流通減少。

他提到,當經濟需求不足時,企業的原材料價格會持續下跌,企業生產意願減弱,即使中央銀行釋放更多資金,市場仍無法恢復活力。這種現象就像一名病重的病人,即使注射再多藥物,也無法恢復生命力。經濟陷入這樣的惡性循環,意味著結構性的問題已經根深蒂固。

程曉農批評習近平對經濟問題的理解過於簡單,曾質疑經濟顧問「物價下降為何不好?」然而,物價持續下降不僅意味著生產者無法盈利,還意味著企業裁員、失業率上升和市場信心進一步崩潰。這些問題累積後,會將經濟拖入深淵。

這種「螺旋式下滑」的現象與市場供需不平衡密切相關。當企業減少投資和擴張時,市場需求減弱,進而影響消費者信心,形成惡性循環。中國政府試圖以刺激政策來「救市」,但這些短期措施無法改變經濟結構問題,只是將問題延後,甚至加重危機。

政策錯誤的代價:房地產和對外關係的雙重失誤

程曉農分析指出,中國經濟陷入衰退的原因主要來自於兩個重大政策失誤:過度依賴房地產和激化國際對抗。

首先,中共自胡錦濤和溫家寶時期開始,將房地產作為經濟增長的支柱,導致房價暴漲,居民負債纍纍。許多家庭將大部分收入用於支付房貸,抑制了其他消費需求,進一步削弱了內需市場。當房地產泡沫破裂時,中產階層陷入財務困境,甚至出現「負資產」狀態,無法通過出售房產來償還貸款。

其次,在對外政策方面,習近平時期的對外擴張和軍備競賽,挑起了中美冷戰,導致中國喪失了大量外資和國際市場份額。這種激進的國際戰略不僅無法實現「東升西降」的目標,反而使中國企業失去了全球市場的信任與支持,出口訂單銳減,影響了國內經濟的穩定。

這些政策錯誤使得中國經濟在內外壓力下「雙重受挫」。過度依賴房地產投資帶來的結構性問題,使得經濟難以轉型,而對外關係惡化則切斷了中國對外貿易的生存空間。

房地產危機的連鎖效應

房地產泡沫的破裂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深遠,程曉農指出,這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民生危機。大量中產階層家庭的房屋價值大幅縮水,僅剩原來價格的一小部分,而房貸負擔仍沈重。許多家庭原以為房產升值可以帶來財富,結果卻成為沈重的財務負擔。

房地產市場的衰退也導致上下游產業鏈受到波及,如建築、家裝、傢俱、鋼材等行業出現裁員潮。大批中小企業無法生存,進一步推高失業率。曾經開著私家車、住著高檔住宅的中產家庭,如今面臨收入縮水、無法償還貸款的窘境,甚至被迫變賣資產或斷供。

這種財務困境在二線和三線城市尤為嚴重,許多當地的「新區」建設計畫停滯不前,變成了「鬼城」。程曉農指出,房地產作為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一旦崩塌,其影響將波及整個社會,導致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激增,進一步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

外資撤離與國際地位下降

程曉農指出,隨著中國經濟吸引力的下降,許多跨國企業選擇將生產線轉移到其他國家,如越南、印度等地,以減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這一趨勢顯示,「中國熱」已經結束,中共喪失了國際經濟競爭中的優勢地位。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美國企業界已普遍不再將中國視為「機遇之地」。中美冷戰的持續升級,使得中國市場不再被視為安全的投資選項,而是高風險的環境。程曉農認為,這樣的局面對中國經濟而言無異於「雪上加霜」。

隨著外資的撤離,中國經濟無法再依靠「世界工廠」的模式保持增長。過去,出口和外資流入是推動中國經濟崛起的兩大引擎,如今這兩個支柱正在快速瓦解,意味著中國經濟的「高增長時代」已經結束。

程曉農總結道,中國經濟的困境源於結構性問題、政策失誤和國際局勢惡化的多重影響。在「世界工廠」模式無法延續、房地產泡沫破裂和外資撤離的背景下,中國經濟正陷入不可逆轉的下滑。他提醒國際社會保持對中國局勢的關注,並警告中共可能會在國內外形勢惡化時採取更激進的行動,以轉移內部壓力。因此,各國需保持警惕,共同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挑戰。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