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鬼谷子為何說「聖人之道在隱與匿」?(圖)

 2024-09-01 00: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3
    小字

《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圖。
《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圖。(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鬼谷子》言:「聖人之道,在隱與匿。」 中國傳統文化神傳文化,博大精深內涵無限,著名的「隱士文化」,正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古代著名的隱士數不勝數,他們的道德、人品、學識,都有超人的成就。他們堅守最本真的自我,樂行天地之道,樂知天命之造化,與天地相應,以達知變,應變,寧靜怡然的安於所處之境。他們不慕榮利,甘於淡泊,隱而不顯,像商周時期,堅持不食周祿,最終餓死於首陽山,故以「守節」聞名的伯夷、叔齊即是最著名的隱士之一。

古往今來,無數事實已經證明,那些能夠堅守內心、不輕易顯露的人,往往能在關鍵時刻發揮出更大的能量,取得更加卓越的成就。

如果是一個修煉的人,理應要放下炫耀心、顯示欲,最忌諱處處炫耀,在人前特意賣弄。為什麼呢?因為一個修練人若有顯示心,是會給自己的修煉歷程帶來魔難的,甚至可能會再也無法修練了。

此處就以吳承恩的《西遊記‧第十六回》為例:

那老僧道:「污眼,污眼。老爺乃天朝上國,廣覽奇珍,似這般器具,何足過獎?老爺自上邦來,可有甚麼寶貝,借與弟子一觀?」三藏道:「可憐,我那東土無甚寶貝;就有時,路程遙遠,也不能帶得。」行者在傍道:「師父,我前日在包袱裡,曾見那領袈裟,不是件寶貝?拿與他看看如何?」眾僧聽說袈裟,一個個冷笑。行者道:「你笑怎的?」院主道:「老爺才說袈裟是件寶貝,言實可笑。若說袈裟,似我等輩者,不止二三十件;若論我師祖,在此處做了二百五六十年和尚,足有七八百件。」叫:「拿出來看看。」那老和尚也是他一時賣弄,便叫道人開庫房,頭陀擡櫃子,就擡出十二櫃,放在天井中,開了鎖。兩邊設下衣架,四圍牽了繩子,將袈裟一件件抖開掛起,請三藏觀看。果然是滿堂綺繡,四壁綾羅。

行者一一觀之,都是些穿花納錦,刺繡銷金之物,笑道:「好,好,好。收起,收起。把我們的也取出來看看。」三藏把行者扯住,悄悄的道:「徒弟,莫要與人鬥富。你我是單身在外,只恐有錯。」行者道:「看看袈裟,有何差錯?」三藏道:「你不曾理會得。古人有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見貪婪奸偽之人。』倘若一經入目,必動其心;既動其心,必生其計。汝是個畏禍的,索之而必應其求,可也;不然,則殞身滅命,皆起於此,事不小矣。」行者道:「放心,放心,都在老孫身上。」你看他不由分說,急急的走了去,把個包袱解開,早有霞光迸迸,尚有兩層油紙裹定。去了紙,取出袈裟,抖開時,紅光滿室,彩氣盈庭。眾僧見了,無一個不心歡口讚,真個好袈裟。上頭有:

千般巧妙明珠墜,萬樣稀奇佛寶攢。上下龍鬚鋪綵綺,兜羅四面錦沿邊。

體掛魍魎從此滅,身披魑魅入黃泉。托化天仙親手製,不是真僧不敢穿。

那老和尚見了這般寶貝,果然動了奸心,走上前,對三藏跪下,眼中垂淚道:「我弟子真是沒緣。」三藏攙起道:「老院師有何話說?」他道:「老爺這件寶貝方才展開,天色晚了,奈何眼目昏花,不能看得明白,豈不是無緣?」三藏教:「掌上燈來,讓你再看。」那老僧道:「爺爺的寶貝已是光亮,再點了燈,一發晃眼,莫想看得仔細。」行者道:「你要怎的看才好?」老僧道:「老爺若是寬恩放心,教弟子拿到後房,細細的看一夜,明早送還老爺西去,不知尊意何如?」三藏聽說,吃了一驚,埋怨行者道:「都是你,都是你。」行者笑道:「怕他怎的?等我包起來,教他拿了去看。但有疏虞,盡是老孫管整。」那三藏阻當不住,他把袈裟遞與老僧道:「憑你看去。只是明早照舊還我,不得損污些須。」老僧喜喜歡歡,著幸童將袈裟拿進去。

在觀音院中,孫悟空因賣弄錦襴袈裟引起了金池長老的貪心,要火燒唐僧師徒,不料卻被孫悟空施法燒了禪院,在混亂中,袈裟又被黑熊怪盜走。如果當時孫悟空沒有攀比心,顯示心,好勝心,也許這一難就不會出現了。當然,赴西天取經路自然就能再縮短些時日了。

(文章取自:雨煙〈修煉隨筆:隱與顯〉一文。本文經過刪改)

責任編輯: 初新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