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不景 中資銀行應先放水?(圖)


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促請中資銀行應率先行動放寬按揭,為穩定香港的局面作出貢獻。圖為香港中環。(龐大衛/看中國)

【看中國2024年8月14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懷橘綜合報導)香港經濟萎縮,各行各業都面臨經營困難和資金周轉等問題。日前香港建制派政黨經民聯聯同地產界代理會見金管局官員,冀政府出手施壓銀行「放水」以解決業界燃眉之急。14日,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在專欄撰文,稱房地產業「關係到香港前途與市民的命運」,作為國家機構的香港的中資銀行應率先行動,為穩定香港的局面作出貢獻。

上週五(9日),經民聯聯同多名地產代理業界代表與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會面,反映業界面臨的實際困難。在會後的記者會上,有參與會面的業界代表反映,樓價跌,物業估值亦跌,有商鋪業主被銀行追收按揭貸款或加息,面對很大困難,促請本港銀行考慮如果客戶有正常收入證明,則避免追收貸款。

經民聯副主席林健鋒說,現時息口高企,有銀行擔心沒錢賺,不願意做按揭生意,導致市民買樓難;亦有銀行收緊工商鋪按揭,不處理樓齡高的按揭申請,希望金管局可以與銀行商討。

同日,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在專欄文章中亦要求金管局施壓銀行業放寬信貸。他表示,為了香港金融系統的穩定,金管局不能只曉得收,不曉得放。有時要推動銀行去冒多一點的風險,以免金融市場的信貸收縮得太快,影響實體經濟的正常運作。

他抱怨銀行近期在按揭問題上不肯通融,把很多本來有意入市的用家都嚇到裹足不前,導致樓市出現負面的連鎖反應——銀行愈是不敢做按揭,樓價就愈欠缺承接力;樓價愈向下調整,銀行就愈不敢做按揭。這樣發展下去,香港勢必步向通縮,最終或導致銀行陷入更大風險。

14日,施永青再度撰文談論相關議題。對於網上有意見認為,樓價下跌,銀行收緊樓宇按揭,做法合理。地產代理不應為了業界的利益,去干預銀行的運作。銀行不會為了小眾利益,而令到整個香港金融系統承受不必要的風險。他反駁指,「房地產問題涉及的可不只是小眾利益,而是關係到香港前途與市民的命運。」

他說,「房地產是香港人儲存財富的主要工具,政府財政的主要來源,以及金融系統的奠基石。而這一切都繫於樓價的升跌。」一般來說,樓價有起有落,市場的參與者可自行作取捨,毋須政府干預。但是,「香港的樓宇買賣,大部分都需要藉助銀行的按揭貸款;因此,銀行的按揭取態足以扭曲市場的供求關係。」

本港樓價從2003年「沙士」結束後開始穩步上升,直至2021年9月達到高峰,之後穩步回落。目前樓價已經從高峰期跌25%左右。仲量行7月預計香港住宅市場下半年將再跌10%,而負資產個案將突破10萬宗。

施永青指,目前樓價下跌,以至於「更多人負擔得起」,對有剛性需求的用家而言,現時的市場應對他們更具吸引力。「但這種價格的平衡作用近期卻沒法正常顯示出來,原因是銀行拒絕放貸。」

他說,樓價跌,銀行按物業估值減少放貸額度,這很正常。「但銀行不應以配額用完為由,拒絕向用家貸款。近期樓市交投比以前大幅減少,配額應該沒有這麼快用完才是,除非是銀行削減了配額。那金管局就有責任保持一定比例的資金,可以流入房地產市場,以確保房地產市場的流通能力。不動產一旦失去流通能力,價格是一定會下跌的。」

他進一步指,收緊流入房地產市場的資金,會對銀行本身也會造成傷害。「因為流入的資金少了,樓價就會維持不住,導致銀行之前接受的抵押品都出現貶值,變成資不抵債。這種情況還可以造成惡性循環,令社會進入通縮。金管局有必要給銀行指引,以確保金融系統不會因此而受到傷害。」

在金管局採取行動前,他呼籲「香港的中資銀行應率先行動」,指市民對作為國家機構的中資銀行有更高的期望,因此他們「有責任為穩定香港的局面作出貢獻」。如果他們積極進取、先其他銀行一步放水,「除了可為國家起中流砥柱的作用外,還可以在市佔率方面,大幅反超他們的傳統對手,實行彎道超車。」

翻查資料,香港有9家中資銀行,包括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工商銀行、中信銀行、建設銀行、集友銀行、創興銀行、永隆銀行和南商銀行。

有香港網民認為,大陸房地產業爆雷,如果中資銀行放水,都要打救內房,而非本港房地產業,「中資銀行為黨為國服務」。還有網民揶揄,「又要國家安全,又要經濟繁榮,世事哪有兩全其美?搞到雞飛狗走,預咗!」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