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湯在自己的澡盆刻下銘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以督促自己的品德能夠不斷刷新
(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我們對於古人洗澡的印象大多來自於電視古裝劇,一個大木桶、一柄木水瓢、一位美女,以及沒有加入演出的皂角(肥皂),如果要講究一點的話,還可以撒些花瓣。其實古人洗澡跟今日的我們是不一樣的,古人可是有規定的。
洗澡是一項禮儀
《禮記‧內則》對洗澡的規定是「五日,則燂湯請浴(洗身體),三日具沐(洗髮),其間面垢,燂潘請靧(洗臉);足垢,燂湯請洗。」意思是作為一個孝順的晚輩,每五日要燒一次溫水給父母洗身體,每三日燒一次溫水給父母洗頭髮,在這期間,如果父母的臉髒了,就要燒淘米水給父母洗臉;如果是腳髒了,要燒溫水給他們洗腳。
《禮記‧玉藻》更進一步描述古人洗澡的過程,「浴用二巾,上絺下綌,出杅,履蒯席,連用湯,履蒲席,衣布晞身,乃屨,進飲」。也就是沐浴要準備二條毛巾,上身使用細葛布擦拭,下身使用粗葛布擦拭;從浴盆出來後,先站在蒯草蓆上,用熱水沖洗一遍,再站在蒲草蓆上擦乾身體,穿上衣服和鞋子後,就可以補充水分,吃點東西,舒緩心情,恢復疲勞。
我們通過古籍「文字」記載,對先人洗澡有一個大概的畫面,這是對一般平民而言,如果是高級貴族的話,他們又是怎麼洗澡的呢?今日筆者大手一揮,領著大家透過「出土器具」,看看商朝帝王是怎麼洗澡的?也笑著告訴你,帝王使用了哪些盥洗可愛小道具!
到底商王是怎麼洗澡的呢?(圖文來源:【中央研究院 研之有物】)
古商王的「帝王浴」
安陽殷墟西北岡1400號大墓出土了一套青銅器物,有「寢小室盂」、「右勺」、「龍紋盤」、「弦紋壺」、「青銅人面」和「陶磢」(音同闖)。經學者推敲,這可能是一套功能齊全的盥洗用具,比如「盂」是盛水器、「盤」是承水器、「壺」是汲水器、「勺」是舀水器,而「陶磢」是可以搓除身體汙垢的用具,至於「青銅人面」是做甚麼用的?至今用途不詳,只能確定不是面具。那麼這成套的盥洗用具是屬於誰的?1400號大墓是帶有四條墓道的「亞字形」大墓,在規格上屬於最高級的陵墓,因此學者判斷墓主可能是一位商王。
這套國寶級的盥洗用具該如何使用?當商王要洗澡時,奴僕會拿著弦紋壺去河邊或井邊取水,把冷水倒入寢小室盂備用,商王走進盥洗室,奴僕一邊用右勺舀水服侍商王清洗,一邊用陶磢為商王搓除身體上的汙垢和角質,並以龍紋盤承接廢水,以免水花四濺。如果商王要洗熱水澡,就會以「溫鼎」燒熱水,這時取熱水和盛熱水的就是另外一種水器;比如「單鋬鼎」是舀熱水的,「瓿」是儲存熱水的,如果水溫過熱,可以取寢小室盂中的冷水混合使用。
日日新 又日新
著名學者梁實秋於《雅舍菁華‧洗澡》中說:「我們中國人一向是把洗澡當做一件大事的。自古就有沐浴而朝,齋戒沐浴以祀上帝的說法。」對現代人而言,洗澡是個人衛生問題,但是先人卻是把洗澡當作一種神聖的儀式。先人透過「水」的洗滌,不僅是清洗身體上的汙垢,同時也是在清洗心靈上汙垢,達到由外至內的純淨。然後帶著純淨、虔誠的身心去完成祭祀、婚禮、饗宴,以及朝見天子等重要活動。
若說把洗澡當做一件大事者,莫過於商朝第一位開國君王成湯了。根據《禮記‧大學》記載,成湯在自己的澡盆刻下告誡自己的銘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他希望藉由一次又一次的洗滌(刷新),能夠督促自己的品德修養日新月異,不斷地向上提升,最終成為身心兼修的聖賢。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