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會政策議程因經濟目標出現衝突 改革無望(圖)
三中全會政策議程因經濟目標出現衝突。(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7月11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編譯/綜合報導)中共三中全會即將召開,外界關注是否有新的經濟政策發布,7月11日,政府顧問透露,政策議程因經濟目標出現衝突,例如,削減債務的同時促進經濟增長,意味著在實施改革方面進展甚微。
政策議程因經濟目標出現衝突
據路透社7月11日報導,中共領導人將在下週舉行的備受期待的三中全會上尋求為經濟注入信心,但相互衝突的經濟目標,例如,在削減債務的同時促進經濟增長,意味著在實施改革方面進展甚微。
政策顧問表示,這次三中全會將涉及推動先進位造業、修改稅收制度以遏制債務風險、應對大規模房地產危機、刺激國內消費和振興私營部門等內容。
由於商業、就業和消費者信心接近歷史低點,7月15日開始的為期四天的三中全會將尋求平息人們的擔憂,即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否正在走向長期低增長,甚至日本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面臨的通貨緊縮。
但中共領導人尚未表明如何削減債務並刺激經濟增長,如何讓消費者增加支出,同時將資源引導至製造業和基礎設施,或者如何在振興農村地區的同時提高城市化水平。
因此,由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主持的閉門會議結束時,發表的公報可能包含崇高的目標,但提供的實現途徑卻很少。這可能會讓緊張的金融市場和呼籲中國改變增長模式的全球政商人士感到失望。
「改革是必要的,因為多種風險相互重疊:人口老齡化、房地產泡沫、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和金融風險,」一位因話題敏感性而要求匿名的政策顧問表示,「但實施改革將非常困難。」
現在,經濟政策制定者面臨著看似更棘手的挑戰。中共政府希望到2035年使中國經濟翻一番,要求年均增長率達到4.7%。
「我們必須釋放新的增長動力,」第二位政策顧問表示,「如果我們不改革,經濟可能會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放緩。」
許多經濟學家呼籲中國減少對債務拉動的投資項目和出口的依賴,轉而通過刺激家庭支出來促進增長——這是中共領導人在2013年做出的承諾,但進展甚微。這需要通過社會福利和提高工資將資源從政府和企業轉移到家庭,從而破壞債務削減和工業目標。
另外,中共政府認為廢除毛澤東時代的內部戶籍制度(該制度被認為造成城鄉巨大不平等)和提高退休年齡等長期目標可能會帶來社會不穩定的風險。
並且當局表示,它對海外投資實行開放政策,但外國公司抱怨官方突襲和逮捕、廣泛而模糊的國家安全法以及政府對外企在本土競爭對手的支持。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首席亞洲經濟學家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表示,「會議結束時很可能會提出一長串改革承諾。」「但通常情況下,全會後的聲明沒有提供有關實施的建議,沒有優先順序或如何解決改革之間的緊張關係。」
今年3月份,中共控制的人大會議重點關注「新質生產力」,這是習近平提出的一個流行詞,設想科學研究和產業創新帶來技術突破,推動中國經濟進入高速增長的新時代。
但由於美國和歐洲貿易夥伴以及一些新興經濟體對中國出口商品需求降低,情況變得更加複雜。中國的產業政策還擠壓了提高失業救濟金或老齡人口養老金等資金。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首席亞太經濟學家艾麗西亞·加西亞-埃雷羅(Alicia Garcia-Herrero)表示:「除非採取強有力的措施來支持需求,否則意想不到的後果是通貨緊縮壓力會持續下去。」
雖然官方誓言「堅定不移」支持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但隨著中共政府加強對經濟的控制,中國的私營部門感到壓力。
「讓市場機制發揮決定性作用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中共政府對市場的干預太強大了。第一位政府顧問說,「我們希望進一步開放經濟,採用國際標準,但同時我們通過將黨的領導融入政府和企業,來加強黨的領導,這在外界看來是矛盾的。」
三中全會因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而格外受關注
在中共定期舉行的無數次會議中,三中全會因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而格外受關注。通常五年一次的高層官員會議會處理重大的經濟和政治政策變化。中共最高領導人鄧小平曾利用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宣布中國將開放和轉變經濟模式,讓市場力量在當時的計畫經濟中發揮作用。
彭博社7月8日報導認為,三中全會對全球投資者重要。那麼什麼是三中全會?三中全會是中共中央委員會的全體會議。該機構正式宣布黨內最重要的政策和人事安排,但實際上它只是批准一小部分黨內權力頂部的人(其中主要是習近平)做出的決定。
中央委員會通常在五年任期內召開七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尤為重要,因為它是新領導層第一次正式介紹其對經濟和政治問題的廣泛思考。例如,習近平利用2013年召開的中共十九大會議(即他成為中共領導人一年後)的機會,推出了進一步放寬獨生子女政策、改革戶籍制度和強調國家安全的計畫。
與中共大多數重要的會議一樣,這次會議通常在北京西部的京西賓館舉行。這座低調的灰色建築由中央軍委直接管理。
出席三中全會的人員包括200名左右中央委員、約170名候補中央委員以及黨的紀律部門領導。
中央委員不僅在黨內擔任要職,還在省、市、中央政府以及軍隊和國有企業中擔任要職。目前,205名中央委員中有44名來自軍隊。
在為期四天的時間裏,官員們將在習近平主持的非公開會議上討論政策。但是,據信真正的談判和決定早已有了結果。
會議結果通常會通過官方媒體發表公報,詳細信息稍後公布。
彭博社認為,歷屆三中全會出臺了重要政策。包括1978年召開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使中國走上了經濟發展的道路,並在災難性的文化大革命之後使私營經濟得以增長。
十五年後的1993年,中共高層領導人在十四屆三中全會上制定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計畫,提出了對效率低下的國有企業進行現代化改造、建立社會保障體系和減少政府對經濟的直接干預等政策。
2013年,以習近平為首的新一屆領導集體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計畫,其中包括進一步放寬獨生子女政策、鼓勵私人投資國有企業,以應對中國經濟面臨的諸多阻力,包括地方政府債務和勞動年齡人口減少。
在2018年舉行的會議上,北京承諾重組黨、政府、軍隊和其他公共機構,並承諾平衡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權力。會議還批准了政府高層職位的提名人選。
儘管對於突破性的結構性改革的期望不高,但投資者仍在密切關注任何有關政策方向的暗示,以解決廣泛的長期問題,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間的財政關係、房地產市場的下滑、陷入困境的私營部門、國家的技術推動以及人口老齡化。
財政改革是投資者關注的重點。在去年12月舉行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共高層領導表示他們正在考慮「新一輪財政和稅收改革」,這引發了人們對三中全會可能公布更多細節的希望。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間的支出責任劃分可能會進行重組,北京將承擔更多支出以推動經濟增長,而各地區則在努力應對不斷增加的債務風險和土地出售收入的減少。一些經濟學家預計,消費稅改革將拓寬地方政府的收入來源,增值稅也將進一步改革。
房地產政策是投資者關注的另一個領域,因為房地產低迷仍然是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威脅。6月份,中國國務院要求官員繼續制定新政策,收購現有存量住房,這引發了人們對新舉措和額外資金的期待,此前北京方面於5月份公布了一攬子措施來拯救房地產行業,其中包括央行為地方政府提供3000億元人民幣的低息貸款,用於購買現有住房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