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不怕小暑雨,就怕小暑晴。」啥預兆?(圖片來源:Adobe Stock)
2024年7月6日迎小暑節氣,俗話說:「不怕小暑雨,就怕小暑晴。」那麼小暑是晴是雨,對未來天氣變化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這個節氣為什麼叫小暑
小暑的後面還有一個大暑,這裡的大小指的其實就是夏季的炎熱程度,因為暑這個字代表的就是熱。古籍中記載「暑熱分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比如今年的小暑是在農曆六月初一,大暑是六月十七,古人認為小暑「熱氣猶小」故稱小暑。
詩經中有這樣一句描寫小暑的詩句說「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很多人懷疑這句詩寫得不是小暑,七八九十月怎麼會是小暑呢?其實詩經中關於節氣的句子,採用的都是周曆,大概是先秦時期採用的曆法,而今天我們所採用的是夏曆,詩中的八月剛好就是小暑節氣,這個時候蟋蟀鑽到牆角躲避炎熱,所以在夏日的夜晚,我們就聽到蟋蟀的鳴叫。
不怕小暑雨 就怕小暑晴
我國以季風氣候為主要特點,受海洋暖濕氣流的影響大部分地區會出現高溫多雨的天氣,對於農業生產來講,小暑時節的雨水有助於農作物的生長,但如果小暑前後出現高溫乾旱的情況,很可能就會影響一年的收成。所以俗話說「不怕小暑雨,就怕小暑晴。」
小暑時節的雨水天氣雖然有利於農業生產,但也可能形成洪澇災害,特別是南方地區容易遭受雷暴天氣,狂風暴雨就會帶來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災害。
而華南東部則往往是連續晴天帶來高溫乾旱,氣象學將小暑的這一規律稱為「東旱西澇」但是根據古人總結的經驗「不怕小暑雨,就怕小暑晴。」說明小暑下雨要好過小暑天晴,對於農民朋友來講,雨熱同期才是豐收的徵兆。
最後和大家分享一首唐代元稹的詩作,寫的就是小暑「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竹喧先覺噢,山暗已聞雷。」那麼元稹的這首詩就充分展現了小暑時節的氣候變化,說忽然有一陣陣的熱浪襲來,原來是到了小暑節氣,窗外竹林飄搖喧嘩的吵鬧,預示即將有一場大雨,天色變得灰暗陰沉,彷彿已經聽到陣陣雷鳴。
俗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炎炎夏日,提醒大家注意防暑,天氣雖熱,但是要記住心靜自然涼。
責任編輯: 牛蘭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