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透露出中共的意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中共人大常委會6月28日通過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隨即簽署命令,將在2025年5月1日正式實施該法律。在中國經濟下滑、政府財政收入下降導致維穩經費不足的情況下,該法律透露出中共的意圖。即加強控制,用一年時間重新劃定城鄉二元結構。
農民將被重新劃定身份
中共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6月28日表決通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隨即簽署主席令,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
該法律使中共觸手更準確的伸進了農村最小的單元細胞內--組級。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第二條明確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指以土地集體所有為基礎,依法代表成員集體行使所有權,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雙層經營體制的區域性經濟組織,包括鄉鎮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組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
隨後第三條就直白的透露了中共的意圖:「提升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凝聚力、鞏固黨在農村執政根基的重要保障。」
並且在第十八條死死的限定住成員身份:「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不因就學、服役、務工、經商、離婚、喪偶、服刑等原因而喪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
中共似乎要用一年時間重新劃定城鄉二元結構,所謂城鄉二元結構,就是在制度上把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在身份上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社會群體,公共資源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務等向城鎮和城鎮居民傾斜,農村得到的公共資源和農民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務明顯滯後於城鎮和城鎮居民,農民不能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
這樣說的原因是另外一則新聞:安徽鳳陽、江蘇南通、湖北鄂州等多個地方政府,近日同時出臺鼓勵農民放棄宅基地進城買房的政策。
例如,安徽省鳳陽縣的文件寫道:涉及需要安置宅基地的本縣農村居民,如自願放棄宅基地安置併進城購房,在原宅基地歸還村集體用於復耕復墾並拆除建(構)筑物後,一次性給予5萬元(人民幣,下同)購房獎勵(與貨幣、房票安置、購房補貼不同時享受)。
文件的標題就寫出「進一步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的語句,所以這和鄉村振興、城鄉融合、深化改革等等熱點命題無關。只是單純的鼓勵農民進城買房,以此完成去樓市庫存的任務。
中共為瞭解決城市的房地產危機,犧牲農民的利益。而給農民那些補償或獎勵,相當於勸人買奔馳車又給了10元代金券。目前鳳陽縣新房均價在每平米5000元左右,一套90平米的新房,按照15%的首付款是6.75萬元,農民如果獲得5萬元獎勵,再自己湊一湊錢,就可以首付後「進城」了,政府可真是把算盤打的噼啪響。可結果是把農民唯一能立足的宅基地收回,等於把農民最後一道防線也拆除。
但是,對於「自願棄宅基地的村民」一次性基於5萬元獎勵,先不說這筆錢相比幾十萬元以至上百萬元一套的房產多寡,單是農民們拿到這筆錢就需要觸發兩個前提:一是購房獎勵,用途限定在進城購房,也就是說需要有購房置換需求,錢才能兌現到農民們手裡;二是退出的宅基地需要用於村集體農業復耕復墾之後,農民們才能拿到錢。政府目的是在不觸及農村土地產權這個敏感地帶的前提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搞城鄉土地資源置換。
很明顯,鳳陽是沒有意願拿出資金給農民們,最終還是要寄希望於土地出讓,由其他房地產開發機構來買單。於是,農民進城購買房產演變成一場農村版本的以舊換新。
道不盡的三農問題
中共為了向外界表示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中共中央每年發布的第一份文件都與三農相關,即農民、農村、農業這三個方面。雖然每年都是老生常談的提出「堅決守牢確保糧食安全的底線」、「防止規模性返貧」等類似話語,但三農問題遠不止官方文件那樣簡單。
筆者在撰寫的《中共中央一號文件 道不盡的三農問題》一文裡,揭示官方文件中看不到的內容與實際情況,摘錄部分並以農民為例:
在中國,不同的省份地區和社會階層存在不同程度的歧視現象。例如,被稱為中國經濟「第一發動機」的長江三角洲地區,雖然自古就是富庶的地方,但同樣存在歧視的情況:上海人有天生的優越感,認為除了上海其它地方都是鄉下;浙江省看不起江蘇省;即便是在同一個省之內,江蘇省的蘇南地區歧視蘇北地區;而江浙滬三地又一起歧視安徽省。
從官民這個角度,筆者思索良久,從親身經歷中挑選出一個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凸顯官對民的歧視,甚至是對農民的蔑視。
在2005年9月30日,筆者去為一位朋友A送行,其是中共黨報《人民日報》的副主任,當天要離開北京探親。碰面之後正在閑談,A接到一個電話,邀其參加一個飯局。A再三推托無果,只能允諾前往,並邀請筆者同去,直言「對你的公司有幫助」。
筆者當時正運營一家公司,在非市場經濟的中國,無奈的維護著「良好」的政商關係。於是,與A一起到了位於北京月壇北街的一家飯店。該飯店是一位知名演員開辦的,官媒吹捧該演員是「表演藝術家」,這個飯局則是「表演藝術家」的哥哥組織的。
北京的飯局就是這個樣子,特別有實權的官員參加的飯局少,但一般的官員和商人想辦成事,很多時候還就得靠這些飯局上的莊家、高幹子弟和家屬團等等。北京的飯局也是顯耀權力與地位的地方,誰能組織高端飯局,誰能參加高端飯局,都會被他人高看一眼。尤其在兩會、中央經濟工作會期間,在各部委雲集的西城區十分熱鬧,眾多地方官都在「跑部錢進」,飯局不斷。
筆者與朋友到了之後,飯局組織者按照中共體制內的行政級別重新排了座位。參加這個飯局的有中紀委的官員、央視的製片人,還有些官商人物。推杯換盞之間,逐漸卸下了偽裝,暴露出原本的模樣。
中紀委官員訴苦,自稱假期還得出差到甘肅省天水市,辦理反饋上來的貪腐事件,起因是當地官員徵用農民土地,不但沒有給予補償反而把中央撥款也私分。
「表演藝術家」的哥哥馬上表示不急,他先打個電話瞭解一下情況。同時,他把中紀委要派人到當地的事情也透露給了天水市的官員。放下電話後對中紀委官員表示已經安排好了,要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到那裡安排的保證你滿意,他們(當地官員)給什麼你就收著」。
央視的人馬上表示需要不需要在輿論方面給造勢。其實,其也想跟著分一杯羹而已。
中紀委官員大嘴一咧,表示都是小事兒,「農民那東西給點甜頭兒就能打發了!」
其他人有幾個也跟著附和,「對對對,農民那東西......」。
筆者聽後憤懣不已,面帶不悅。朋友A顯然聽到上述言論已經見怪不怪,就在桌下扯了扯筆者的衣服,暗示不要發作。
在送別A後已經是華燈初上,回程路過前門,看到天安門廣場上人頭攢動,原來人們在廣場上過夜,等著觀看10月1日的升旗儀式。後來央視報導稱有二十萬人之眾。在這些人中,有外地遊客,有來自其它地方在北京務工的人,也有在北京的外地農民工。
或許,人們沒有想到,十幾年之後他們有了新的代名詞:「韭菜」、「人礦」。
為中國經濟發展、城市化建設貢獻了兩代人力量的農民,在官的眼中如草芥。特別是在當局推動大規模城市化之後,農民工已經留不下城,回不去鄉。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