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朱敦儒最張狂的作品(圖)

《鷓鴣天·西都作》

 2024-06-28 19:3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朱敦儒是宋代著名詞人,常以梅花自喻,不與群芳爭艷。
朱敦儒是宋代著名詞人,常以梅花自喻,不與群芳爭艷。(圖片來源:手繪插畫志清/看中國)

朱敦儒,河南(今洛陽)人,字希真,號岩壑,又稱伊水老人洛川先生、少室山人。他是宋代著名詞人,常以梅花自喻,不與群芳爭艷。今天要為各位介紹其代表作、歷代解讀都認為這是他最張狂的作品——《鷓鴣天·西都作》。

靖康、建炎年間,朱敦儒隱居故鄉,寫下許多描寫洛陽自然山水和名勝風物的詞作。令人稱道的是他才情中神仙般的風度,其為人獲得「天資曠遠,有神仙風致」等稱讚,他的詞「仙風清爽」、「多塵外之想」。

朱敦儒的人生跨越兩宋,經歷過北宋末日前的太平繁華,亦嘗過靖康之變的亡國之痛,以及南渡後在官場浮沉的無奈與悲憤。朱敦儒是少數能在作品中,表現一生行藏與心態變化的詞人。一起來閱讀其代表作《鷓鴣天·西都作》: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曾批給雨支風券,累上留雲借月章。(券 一作:敕)
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鷓鴣天·西都作》之所以被認為是朱敦儒最張狂的作品,主要是因為在上闋裡,朱敦儒敢說自己是天宮裡掌管山水的郎官,性格狂放不羈,曾多次批過支配風雨的手令,也多次上奏留住彩雲,借走月亮,從表面來看,確實是狂到不行,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不過,這也只有從修煉的角度才能真正理解朱敦儒的真意。

人類社會是很複雜的,處在其中的人也是這樣,表面上看都差不多,而生命的層次和境界卻是千差萬別。朱敦儒本身也是一個修煉的人,生命的層次很高。我們知道社會中一些看上去尋常無奇的人,在另外空間中其實是有職位的,像古書中就記載了某人白天在陽間當官,晚上卻前往陰間去履行職務,或者某人是某一地區在另外空間的「管理人員」等等。

當然這類的人都必須是根基和個人品行非常好,才能夠被相中,而他們在另外空間的職務一般都不會太高。站在修煉角度來看,這可沒有什麼奇怪的,但在常人來看就感到不可思議了。

朱敦儒說他掌管山水,曾多次批過支配風雨的手令,也多次上奏留住彩雲、借走月亮,都是在真實敘述自己的身份和在另外空間的一些經歷,所以上面這一部分是在寫實。

「詩萬首,酒千觴。」這和李白鬥酒詩百篇很類似,都是喝醉了後副元神等等所起的作用。「幾曾著眼看侯王?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這沒有什麼好解釋的,是修煉人的生命境界的體現,所謂的王侯有什麼呢?說白了,無非就是擁有的名利情比常人多而已,而作為修煉的人,本身是得要放下這些東西的。

史書記載靖康年間,欽宗召朱敦儒至京師,欲授以學官。這在常人是擠破了腦袋,求都求不來的,但朱敦儒終究拂衣還山,說明他真的是從內心放下了常人的名利,達不到那個層次,感受不到那個超越常人層次的美好,當真是做不到的。當然,在修煉的過程中也會有出現反反覆覆的。畢竟常人社會是很複雜的,很可能一時沒有把握好,又降低了層次,這在修煉界也是常見的。所以他後來還是當了一個小官。

常人是感受不到修煉的美妙和修煉人的大自在的,往往會覺得放棄了名利情的他們很傻,不去追求明明白白的名利,那還要什麼呢?老子講不笑不足以為道,真是這樣的。

(文章取自:清風〈並非張狂--解讀朱敦儒《鷓鴣天·西都作》〉。此文經過刪改)                    

責任編輯: 初新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