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偏科”这个词就不应该存在(组图)

 2024-06-18 06:48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2

高考
2024年高考现场(图片来源:STR/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4年6月18日讯】因为中专女生姜萍闯进全球数学竞赛12强的事情,我前天写了一篇《“偏科”应是常态,“不偏科”才不正常》,今天接着说。

为什么想接着写呢?

1、我发现,说最基础的常识是有价值的,以前我总觉得自己不懂,不敢写,现在发现,越是基础的信息,可能对国人越有参考价值。

2、看读者的留言,觉得很有意思,简单回复是不够的,有必要认真阐述一下。

首先想说,“偏科”这个词就不该用。

为什么?因为它意味着这是不正常的,有问题的,是一种缺陷,而实际上,大部分人都是如此(全才才是罕见的),它不是问题。

为什么较这个劲?举个例子,有朋友写过一篇文章,说“叛逆期”这个词就不该用(国外心理学教材根本就没有这个词),给我很大启发。对啊,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生理心理要在短短几年成长为一个成人,当然要经历很多探索试错,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个过程,怎么就叫“叛逆”呢?如果你觉得这是“叛逆”,那你是不是该反省一下自己?

“叛逆期”这个词被广泛使用,对人的认知影响是很大的,同理,“偏科”也是如此。

我之所以反对用这个词(包括上一篇用那个标题),就在于应该反思的不是个体,而是这个规范和机制——难道不是应该把所有人都同等对待吗?

偏科

这是上一篇的读者留言,我觉得说得特别好,也正是这句留言触发我再写一篇的欲望。

上一篇我贴了一张图,加拿大安省高中选课的科目要求。

偏科

这个表格可以说明很多问题,简单的说,偏科在加拿大太正常了,甚至是刻意培养的结果,此处不再赘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去看。

这篇想重点谈一下安省中学生的可选科目,这里面也很有意思。

偏科

一是科目非常多,登陆系统查询我家老大所上的高中(不同学校开设的科目有所不同),11年级可选科目有66门,12年级有78门。必修只有1-2门,选修一大把,学生可选空间之大可想而知。在这样一种制度设计之下,什么叫“偏科”?根本就没人用这个词。

二是种类多,所谓种类,不仅是内容包罗万象(78门太长了我没法一一截图,大家也看不过来),而且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比如说,如果你想考大学,你就应该选修U类(科目编号倒数第二个字母);如果你想考学院(类似国内的大专),可以选C类;如果你想高中毕业就去工作,可以选择M类或者E类……

偏科

上图的技术教育部分E类的“施工技术”和“定制木工”就是针对想毕业就工作的同学。你可能会说这不够,没关系,还有专门的技能专业课程(SHSM)登陆安大略省政府网站,是这样介绍的:

偏科

一共有19个行业提供该课程,当然,不同学校开设的科目不一样。

通过可选科目这几张截图,大家应该也能看出来了,不管你是想上大学,还是上技校,还是直接工作,你都是同样被重视的,都有相当丰富的资源供你使用,而且,没有强制分流,一切都是你自愿的选择。

所以,在这样一种体系下面,没有失败者,只有不同的选择。

而这是何其关键。想想国内的技校生,几乎成了Loser的代名词,这仅仅只是个人原因?这是高考淘汰机制的制度使然!

偏科

人各有所长,教育体系难道不应该去鼓励人发挥所长吗?为什么要通过这种机制去羞辱人打击人呢?

实际上,在加拿大,技术工人往往比大学毕业生更容易就业,收入也更高,是一个令人尊重的职业。当然,这是教育之外的事儿了。

下面简单谈谈这后面的考核录取机制:

加拿大没有统一的高考,没有统一的录取分数线,大学录取主要考察11年级和12年级相关科目的分数,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录取标准都不一样,学生可以登陆学校官网或者安省大学信息网去查看,然后早做准备,有的放矢。而学生的分数则由老师决定,老师主要根据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业、测验等来打分。

说到这里,大家恐怕都有一个巨大疑问:这后面作弊的空间实在太大了。但我几乎没有听到过这方面的丑闻,据我最浅层的猜测:

1、老师没有这个冲动,对于他的绩效考核,学生成绩只是参考因素之一,仅此而已;

2、学校也没有这个冲动,公校没必要,私校或许有,我听说有的私校打分会特别宽松,但这类学校会慢慢失去诚信,大学会针对这类学校(参考毕业率)降低其系数;

3、最重要的是,学生和家长也没这个冲动,因为这边名校毕业太难了,正如上一篇所说,小学让你玩,大学玩命折腾你——你勉强考上多伦多大学,毕不了业,回头还要去重新读个college,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加拿大可不比中国,考上大学就躺平,还基本上都能毕业。

4、除了制度设计,社会道德风气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我之前写过一篇关于宗教信仰的文章可参考,总之,如果什么都要靠制度规范,执行成本会非常高昂。

最后说一下:中国可以学吗?

我认真思考了,觉得学不了,因为教育制度背后是政治制度。

从操作的层面,要提供足够丰富的选择,就必须有足够多元的来源,基础是一个足够开放的社会。这边有公立教育局,有天主教教育局,还有私校,课程除了学校自己设置,还有对外合作,而且不同层级的人都有相当的自主权。而大一统必然导致标准化,整齐划一既是需要,也是能力——即便它想多元化,它也做不到。

除了运作机制所不能,目标同样大相径庭。

科举制度是中国人最伟大的发明,对世界最了不起的制度贡献(相比之下四大发明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但可惜的是,到今天它仍然只是一个筛选淘汰机制,是唐太宗说的“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而不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教育为谁服务?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区别。

偏科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本质而言,它不仅是洗脑,更是服从性测试。毫不夸张地说,中学阶段的思政、历史有百害而无一利,几乎每一页都是有毒的,就是一坨狗屎。为什么要让你吃屎?因为吃了就意味着服从,如果你不能经过这个测试,要你何用?

回头开头那位读者所说的“善意的社会”,何谓“善意的社会”?一个最基础的出发点就是把人当人看,而不是把人当工具。而如果大的制度不把你当人看,教育制度岂能把你当人看?这话只能说到这里了。

也许有人会说:你说半天,不能帮助解决问题,说这些还有什么意义呢?我觉得,至少可以让我们知道:它不合理,更不是天然合理。而知道本身也是很重要的事情。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往事与随想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