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景
近日,小編所在地可謂是陰雨綿綿,畢竟是步入了一年一度的梅雨季嘛!只是,每逢下雨天,你是否就只能選擇望著窗外的瓢潑大雨發起呆來,亦或是被雨景勾起了過往回憶呢?無論是與不是,現在都暫且跟隨小編一同穿越千年,看看王維、杜甫、蘇軾、陸游、張志和等等古代詩人究竟是如何度過雨天的。
1、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賞析:唐朝詩人張志和在詞中描繪了一蓑風雨,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張志和在細雨中安靜的品味水上的人和景,體現了詩人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沖澹、悠然脫俗的意趣。
2、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其二》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賞析:蘇軾創作這首詩時,正擔任杭州通判。蘇軾在此詩傳達的意思是:多數人遊湖都喜歡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處。「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寫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雨中遊湖,別有一番情調。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3、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羣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脣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仗自歎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裏裂。
牀頭屋漏無乾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賞析:杜甫是於公元761年(唐肅宗上元二年)八月創作了這一首詩的。他是在安史之亂爆發後,輾轉到達成都,求親告友,在浣花溪邊蓋起一座茅屋。八月,大風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杜甫寫下這篇膾炙人口的詩篇。
雖然面臨屋頂漏雨不斷,長夜漫漫,睡眠時間又非常少,總是憂國憂民的杜甫,不禁發出感慨,希望將來能有廣廈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開顏歡笑。
4、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賞析:陸游於南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創作了此詩,當時的他已經68歲了。自從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罷官之後,陸游就閑居在家鄉山陰農村中。雖然年邁,但愛國情懷絲毫未減,日夜思念能報效祖國。
在一個「風雨大作」的夜裡,陸游由自然界的風雨聯想到了國家局勢的動盪不安,觸景生情,由情生思,在夢中實現了自己金戈鐵馬馳騁中原的願望。
有些人覺得雨天相當浪漫、富含詩意。(圖片來源:Pexels)
5、王維《輞川集‧欒家瀨》
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
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下。
賞析:根據《舊唐書‧卷一九○‧王維傳》記載:「( 王維 ) 得宋之問藍田別墅,在輞口,輞水周於舍下,漲竹洲花塢,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嘗聚其田園所為詩,別為《輞川集》。」我們由此可知,王維在輞口營構一處輞川別業,且將跟裴迪唱酬的作品輯為《輞川集》。
字中有畫的王維在創作此詩時,同時將一段畫面呈現於讀者眼前:颯颯秋雨下個不停,石沙灘上流水急急,從石上一滑而過,一瀉而下,但清淺明澈,游魚可數,鷺鷥常在這裡覓食。
6、蔣捷《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
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
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賞析:詞語能呈現清新動人風格的宋朝詞人蔣捷,在這首作品中,以「聽雨」為線索,巧妙的貫串自己少年、壯年和老年三個不同時期的環境、生活與心情,詞簡意深,讀來餘味無窮。
此詞表示,蔣捷年少時,在歌樓上聽雨,紅燭盞盞,昏暗的燈光下羅帳輕盈;當到中年後,來到異國他鄉的小船上看濛濛細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線,西風中,一隻失群的孤雁陣陣哀鳴;邁入暮年後,兩鬢已是白髮蒼蒼,獨自一人在僧廬下,聽細雨點點。人生的悲歡離合的經歷是無情的,還是讓台階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蔣捷以簡單形象概括了自己從少年到老年的人生巨變,雖然是以點代面,整首詞讀來卻毫不具單薄感。五十六字的小令能有如此豐富內涵,實在不容易,足見蔣捷非凡的文字功力。
責任編輯: 云猷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