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六四」35年與「改革話語」的中國困境(上)(圖)

 2024-06-06 02:3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六
梁京評論(圖片來源:自由亞洲電臺/粵語組)

【看中國2024年6月6日訊】35年前的今天,北京發生了20世紀影響最為深遠的政治暴行,也就是中國人稱之為「六四」的慘案。從歷史比較看,「六四」慘案對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的直接影響,我認為超過了百年前的「五四」。我這樣說有兩大理由,第一,沒有「六四」,蘇聯很可能沒那麼快就崩潰,甚至今天還可能存在,第二,沒有「六四」,中國很可能沒這麼快崛起。這個判斷與前一個直接關聯:正因為蘇聯解體了,美國和西方對中國全面開放市場,完全失去了戒備之心。

這意味著什麼呢?這意味著如果當年鄧小平沒有做出那個罪惡決定,世界會大不一樣。不過,我們仍難以想像,趙紫陽當總書記的中共國,究竟會怎樣?一個核心問題,就是他有本事、有機會讓中國從政治大一統治亂循環的文化宿命中走出來嗎?

無論如何,這個問題正是定於一尊的習近平今天不得不直接面對的挑戰,也是中國的改革無法迴避的難題。我相信很多人都認同這個判斷,那就是當下中共的所謂「改革話語」,不可能應對這個挑戰。但是,我發現要解釋上世紀80年代的改革話語為什麼那麼有效,如今的改革話語卻陷入困境,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經歷過上世紀改革「激情歲月」的人都知道,當年與當下「語境」最大的差別,就是大家都敢講真話,也就是說,上世紀80年代,恐怕是當權者最鼓勵人講真話的時期。沒有這樣的語境,不可能產生有效的改革話語。有人提過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麼當年中國文化和知識精英的信息和知識非常有限,完全不能和現在相比,但當年的改革話語能非常有效地推動改革、現在卻不能?如何來解釋?首要的因素當然是毛澤東不在了,但如果沒有華國鋒粉碎四人幫,沒有陳雲、鄧小平聯手帶領中共高層逼退華國鋒,也不會有那樣寬鬆的語境。這兩次「政變」順應了民心,因而推動了語境的巨變,而語境的巨變,令中國精英階層迅速地克服了認知和知識不足的障礙,推動了改革。

按照這個邏輯,今天如果上層有某種力量推翻習近平,或習近平主動退位,中國改革的語境就可能發生當年粉粹四人幫那樣的巨變,改革話語也就可能讓中國走出今天的困境。但我的觀察是,無論是支持習近平的人還是反對習近平的人,多數都不這樣想。如果有機會讓看似對立的雙方講大實話,你會發現雙方對局勢的看法高度一致,第一是不存在能推翻習近平的上層力量,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點,就是中國的局面已經無法收拾,唯有經歷一場類似改朝換代的大動亂。因此,支持習近平的人認為自己有理由更堅定地支持習,至少可以推遲災難到來,而反對習近平的人則認為,一切變革都只能等到大難發生之後。大洪水不僅不可避免,甚至是一種歷史的必要。

我認為這個政治現實,才是今日中國的「改革話語」陷入困境的深層原因,其本質就是,中國的內部權力構造和政治文化,在沒有外力介入的情況下,無法超越改朝換代的思維和策略選擇。我們現在可以理解,這是幾千年中國文明生存策略的延申。但畢竟世界變了,中國文明與世界的關係也變了,繼續這種傳統的生存策略不僅意味著文明自殺,也意味著對整個人類的威脅。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