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髮反映健康狀況 中藥調理改善掉髮(組圖)
三千煩惱絲反映健康狀況。(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掉頭髮雖然不痛不癢,更不可能要人命,但卻反映出健康狀況,而且讓人傷心難過。有的人稍微梳個頭,就滿地的落髮,洗完頭,就有一撮頭髮堵住出水孔,面對這些怵目驚心的景象,終於體會了什麼是「三千煩惱絲」。每天攬鏡自照,就怕成為頂上無毛的光頭人。
掉髮的原因,最常見的是雄性禿,佔了男性禿髮的百分之九十五,與遺傳、男性賀爾蒙有關,但並非體內雄性賀爾蒙濃度過高,而是頭皮上的雄性賀爾蒙接受體較為敏感所致。女性也可能有雄性禿,但它的表現不像男士嚴重,通常只會頭髮變得稀疏。此外,如甲狀腺機能亢進、紅斑性狼瘡、梅毒等全身性疾病也會使頭髮變少;頭癬、毛囊炎、接觸性皮膚炎等頭皮感染或發炎,如果毛囊被破壞,就長不出頭髮來;癌症患者接受化學治療,常會引起嚴重掉髮;缺鐵性貧血或急速減肥的人,因蛋白質不足、營養缺乏,頭髮當然長不好;壓力或重大疾病之後,也常引起掉髮,例如產後、病後、工作或考試壓力,都可能影響頭髮的生長,使頭髮由生長期進入休止期,但一般不是立刻掉,而是三個月到半年後才掉髮。
中醫認為掉髮與患者的飲食生活偏差有關,例如愛吃甜食、油膩、辛辣、冰冷食物的人,容易形成濕熱體質,會損及髮根而掉髮;過服或濫用補藥,易導致陽熱太盛或生血熱,陰血耗傷、毛髮失營也會造成掉髮;又如情志失調、用腦過度、家庭事業不順,會使得氣血運行不暢而掉髮;產後失血、流產、月經不調易致血虛或血瘀而掉髮;縱慾、多產、慢性疾病易致腎虛精虧而掉髮;青少年血氣方剛易火氣大而掉髮;此外,外在的客觀因素,如環境污染、酸雨、濕熱氣候、過多的化學食品等皆能加重掉髮。
中醫治療掉髮需先分清體質。(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中醫治療掉髮需先分清體質,臨床上可分為四種類型:
一、血熱生風:多因精神刺激、心緒煩擾、心火亢盛,常是起病突然,頭髮呈圓形或橢圓形成片脫落、頭皮光亮、局部微癢,一般無全身症狀,或見心煩口渴、便秘、小便深黃色。治療以涼血清熱消風為法,可用烏髮丸,或酌加生地、丹皮等藥。
二、陰血虧虛:頭髮油亮光澤、屑多發癢、經常脫落,日久頭頂或額角處逐漸稀疏,或兼有頭暈耳鳴、腰痠無力、遺精陽萎。治療以滋補肝腎、養血祛風為法,可用神應養真丹加減來處理。
三、氣血兩虛:多因久病或產後發生,頭髮細軟乾燥無光澤、常有斷髮、呈均勻脫落而日漸稀疏,兼有臉色蒼白、感覺疲勞、說話有氣無力、心悸、肢體痠麻。治療以大補氣血為法,可用人參養榮湯加減來處理。
四、瘀血阻滯:古籍《醫林改錯》曾記載:「皮裡肉外血瘀,阻塞血路,新血不能養髮,故髮脫落。」常見患者掉髮或鬚眉俱落,日久不長,或兼有頭痛、口渴欲飲不欲嚥、面色晦暗、舌黯有瘀斑。治療以活血化瘀為法,可用通竅活血湯加減來處理。
飲食方面,以黑豆、葡萄乾、胡蘿蔔、菠菜、韭菜、香菇、黑木耳和烏骨雞較為適合;民間還有人以一兩黑豆煮湯,每天清晨飲用,取其補血益髮的功效;藥書也曾記載葡萄甘平補氣,滋腎液、益肝陰,能補腎兼補血故有益頭髮生長。水果則以黑棗、柿子、桑椹、桂圓、荔枝等較恰當。
不過韭菜、桂圓、荔枝等屬性較熱,使用前應請教中醫師的意見。此外,有用毛薑或生薑切片塗在頭皮上以改善禿髮的說法,主要是認為毛薑有補腎益陽,具有刺激血液循環的活血功能,可改善掉髮及強壯髮根,也有抑制頭皮癢的作用。
作者為臺灣臺中市葉慧昌中醫診所院長,本文經作者授權刊載,轉載本文請取得作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