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萎縮,中國經濟通縮陰雲不散。(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4年4月11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4月11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經濟數據,3月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0.1%,環比下降。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凸顯製造業萎縮,中國經濟通縮陰雲不散。
3月份CPI同比上漲0.1% PPI同比下降2.8%
4月11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經濟數據。2024年3月份,全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0.1%。其中,城市持平,農村上漲0.1%;食品價格下降2.7%,非食品價格上漲0.7%;消費品價格下降0.4%,服務價格上漲0.8%。1-3月平均,CPI與上年同期持平。
3月份,CPI環比下降1.0%。其中,城市下降1.0%,農村下降0.7%;食品價格下降3.2%,非食品價格下降0.5%;消費品價格下降0.9%,服務價格下降1.1%。
3月份,食品菸酒類價格同比下降1.4%,影響CPI下降約0.40個百分點。食品中,蛋類價格下降8.9%,影響CPI下降約0.06個百分點;鮮果價格下降8.5%,影響CPI下降約0.20個百分點;畜肉類價格下降4.3%,影響CPI下降約0.14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價格下降2.4%,影響CPI下降約0.03個百分點;鮮菜價格下降1.3%,影響CPI下降約0.03個百分點;水產品價格上漲1.2%,影響CPI上漲約0.03個百分點;糧食價格上漲0.5%,影響CPI上漲約0.01個百分點。
其他七大類價格同比六漲一降。其中,其他用品及服務、教育文化娛樂、衣著價格分別上漲2.7%、1.8%和1.6%,醫療保健、生活用品及服務、居住價格分別上漲1.5%、1.0%和0.2%;交通通信價格下降1.3%。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CPI)是度量居民生活消費品和服務價格水平隨著時間變動的相對數,綜合反映居民購買的生活消費品和服務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涵蓋城鄉居民生活消費的食品菸酒、衣著、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其它用品及服務等8大類、268個基本分類的商品與服務價格。
同時,2024年3月份,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同比下降2.8%,環比下降0.1%;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3.5%,環比下降0.1%。一季度,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年同期下降2.7%,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3.4%。
刺激政策無力助經濟
在需求依然疲軟的情況下,北京當局的政策制定者仍面臨推出更多刺激措施的壓力。儘管曠日持久的房地產危機仍然嚴重影響著消費者和企業信心,但中國經濟令人擔憂的通貨緊縮壓力似乎並未緩解。
據路透社4月11日報導,經濟學人智庫高級經濟學家徐天辰表示:「季節性因素肯定起了一定作用,2月份新年期間食品價格大幅上漲,隨後回落。」
「更廣泛地說,產能過剩問題正在以某種方式傳導至價格,這將阻礙中國央行刺激經濟的努力,」徐補充道。「汽車價格同比下降4.6%,這可能表明製造商正在分銷和銷售過程中進一步降價。」
近幾個月來,中國推出了一系列刺激家庭支出的措施,其中包括放寬汽車貸款規定,但由於擔心經濟低迷和就業市場疲軟,消費者對大件商品的購買仍持謹慎態度。
中國央行本月早些時候承諾,支持家庭收入增長,滿足消費者合理的信貸需求,同時抑制產能過剩行業的「盲目擴張」。
一些分析師認為,中國央行面臨挑戰,因為流向生產的信貸多於流向消費的信貸,這暴露了經濟的結構性缺陷,並降低了貨幣政策工具的有效性。
荷蘭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宋琳表示:「通脹率仍遠低於目標水平。僅從經濟基本面來看,我們認為經濟將受益於進一步降息。」
需求長期疲軟,也引發了人們對北京當局難以找到新的經濟增長模式的質疑。
國際收支數據顯示,外資在中國直接投資正在放緩,因為外國公司將收益匯回國內以享受美國更高的利率,而中國央行維持低利率以鼓勵貸款。
「有趣的是,美國CPI通脹意外上漲,而中國則出現下跌。」保銀資產管理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表示,「這表明兩國的貨幣政策立場可能還會繼續分化,因此兩國的利率差距可能會持續下去。」
現在斷定通縮結束為時過早
雖然價格下跌對於購買力來說似乎是件好事,但通貨緊縮對經濟構成威脅,因為消費者傾向於推遲購買,希望價格進一步下跌。由於需求不足,公司被迫減少產量並同意新的折扣來出售庫存。
除了消費低迷之外,中國的經濟活動還受到房地產危機、年輕人高失業率以及全球經濟放緩的影響,這些因素都影響了對中國商品的需求,進而影響了工廠活動。
在經濟學中,通脹和通縮是兩個極端但都可能具有負面影響的現象。通脹指的是貨幣貶值,導致物價上漲,而通縮則相反。儘管通脹經常被視為經濟的主要威脅之一,但通縮也可能帶來嚴重的後果,甚至比通脹更加可怕。
通縮和通脹都是由貨幣供應和需求關係引起的結果,但它們的影響方向截然相反。通脹發生時,貨幣供應相對於商品和服務的需求增長,導致物價上漲。而通縮則是貨幣供應相對於商品和服務的需求減少,導致物價下降。
在通脹期間,債務人通常是贏家,因為他們可以用更便宜的貨幣償還債務。而債權人會受到損失,因為他們的貸款價值會因貨幣貶值而下降。通脹還可以刺激消費,因為人們傾向於在物價上漲之前購買商品和服務。但是,通脹也可能導致投資不確定性增加,因為企業難以確定未來的成本和收入。
與之相反,通縮時情況則恰恰相反。債務人會面臨更大的負擔,因為他們必須用相對更值錢的貨幣來償還債務。此外,通縮還可能導致消費者推遲消費,因為他們預期價格會下跌。企業也可能推遲投資,因為他們擔心產品和服務的價格會繼續下降。
中國經濟持續下滑,引發外界對全球經濟是否會受到影響的擔憂。英國《金融時報》警告說,中國產能過剩,正在全向世界輸出通縮,各國需就此準備應對措施。
《金融時報》報導指出,中國從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得益於以低成本的「中國製造」商品發展外貿經濟。但如今,因其國內房地產市場低迷,消費不振,加上人民幣走軟,中國商品的出口價格正以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快的速度下跌。
報導引述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市場基金投資組合經理塞加爾表示,中國為扭轉困境將向全球輸出通貨緊縮的壓力,而各國都在應對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不少經濟學者認為,這對新興市場,尤其與中國有重要貿易關係的國家影響最大。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