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地產白名單涉3218項目 爛尾樓現二次傷害(圖)
購買到爛尾樓的業主們正在遭受二次傷害。(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4年2月7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2月7日,中國住建部發布信息,房地產融資白名單已向商業銀行推送超3200個項目。如何救樓市被輿論關注,而購買到爛尾樓的業主們正在遭受二次傷害。
銀行業收到3218個房地產融資項目的白名單
中國住建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網站2月7日發布信息稱,各地加快建立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提出可以給予融資支持的房地產項目白名單,向本行政區域內商業銀行推送,滿足房地產項目和企業合理融資需求。
數據顯示,截至1月底,26個省份170個城市已建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提出了第一批房地產項目白名單並推送給商業銀行,共涉及房地產項目3218個。商業銀行接到名單後,按規程審查項目,已向27個城市83個項目發放貸款共178.6億元(人民幣,下同)。
中國住建部強調,在第一批房地產項目名單中,84%的項目屬於民營房企和混合所有制房企開發的項目。
在此之前的1月12日,中國住建部和金融監管總局聯合印發通知,要求各地級及以上城市建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及時研判本地房地產市場形勢和房地產融資需求,協調解決房地產融資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中國官媒新華社報導稱,目前房地產企業現金流緊張主要是兩個原因,一個是市場需求,一個是企業融資。為此,前不久出臺的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一項關鍵目標就是要解決融資問題。因此,這個白名單簡單理解,就是以在建房地產項目為融資支持對象的名單。「這樣做可以滿足項目開發建設的合理融資需求,促進房地產項目正常開發建設交付,從而幫助市場信心恢復,改善市場預期。」
業內認為,白名單的配套要求不容小覷,對銀行究竟給予房企多少支持作出了下限規定:
房地產開發項目必須處於在建施工狀態,包含短期停工但資金到位後能馬上復工,並能建成交付的項目;房地產開發項目具有與融資額度基本匹配的抵押物或者抵押擔保;房地產開發項目已明確擬申請貸款的主辦銀行,並接受貸款資金封閉管理;房地產開發項目預售資金未被抽挪,或被抽挪的資金已及時收回;房地產開發項目初步制定了貸款資金使用計畫和完工計畫。
房地產和金融的風險高
據路透社2月2日報導,一家不願透露姓名的股份制銀行企業貸款經理表示,在「白名單」機制下,銀行將優先考慮風險控制,而不是將壞賬記入賬簿。
該名經理還說,「白名單」上的首選項目預計主要是那些國有企業開發的在建項目,由於資金雄厚,這些項目被認為是更安全的選擇。
香港高等法院上週對中國房地產巨頭恆大集團作出勒令清盤的決定,進一步使房地產銷售前景蒙上陰影,並使銀行態度更加謹慎。恆大的清盤凸顯了外國投資者對中國債務水平的絕望,並使開發商被擋在全球借貸市場之外,銀行不願向陷入困境的房地產行業提供新的信貸。
更多的利益相關者是為數眾多的中國大陸爛尾樓業主,據多家中國媒體估算,恆大集團留下的爛尾樓達到162萬套,涉及600萬業主。
據英國BBC中文報導,59歲的郭天然(化名)在2021年初購買了位於恆大位於河南省的樓盤,房子為126平方米,一共花了82萬元,還有一個7萬元的車位。
恆大「爆雷」之後,她購買的樓盤就已經停工。2023年疫情防控放開後,依然沒有開工。她介紹,後來政府推出「保交樓」政策,當地政府、恆大以及業主開協調會,「我也去過一次,然後我們這些倒霉的業主可多了。建了三個微信群,每個群都有快500人,我們稱為維權群。」
她說:「早都沒人指望恆大了,都指望政府出面,畢竟這麼多人,不可能不管吧。」
中國樓市問題的規模令人望而生畏。根據日本金融服務機構野村證券估計,中國約有2000萬套未完工的預售樓,資金缺口達到3.2萬億元。
爛尾樓的傷害擴大
近日,中國金融監管總局副局長肖遠企公布了一組數據:截至2023年底,3500億元的「保交樓」專項借款絕大部分已投放到具體項目。
據中國住建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保交樓專項借款項目總體復工率達到99.9%。截至2023年末,350萬套保交樓項目已實現交付超300萬套,交付率超過86%。
那麼真實的樓盤交付情況怎樣?中國媒體「鳳凰網風財訊」2月3日報導,對上海、鄭州、重慶、甘肅、江蘇、雲南等省市的樓市和樓盤進行觀察發現,伴隨數百條政策在一年半的時間內陸續加碼,各地停工爛尾樓盤逐漸進入復工狀態。但在此過程中,「保交樓」項目二次停工爛尾、強制交房、降標減配等維權事件仍不時發生。
例如,鄭州盛潤運河城壹號院樓盤持續停工了四年。「直到2023年保交樓政策出來,樓盤復工了,卻工程進度緩慢、建材嚴重減配。高價房還不如安置房!」業主感嘆。
看到因減配而維權的購房者,連房子都收不到的張曉(化名)甚至想過,「哪怕減配也認,至少房子在手。不像自己現在,既要還銀行月供,又要付房租。」
張曉只希望房子能夠蓋起來,有個安身之處。從2023年初至今,樓盤的施工進度緩慢,偌大的工地只剩下少數工人「做樣子」。
數億元的「保交樓」資金到底用在了哪裡,張曉等買到爛尾樓的業主至今也沒弄明白。
像張曉一樣,樓盤進入「保交樓」名單卻仍難逃「二次停工爛尾」的業主並不少。
北京金訴律師事務所主任王玉臣律師從司法實踐的角度解讀到,保交樓不等於不會爛尾。部分樓盤即便有紓困基金介入,也可能出現資金不足以支撐項目完工、資金被挪用於其它項目或償債等情況。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