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在中國千萬別去幹餐飲(圖)
【看中國2023年11月24日訊】前幾天看到了一個數據:今年前10個月,全國餐飲收入4.19萬億元,同比上升18.5%。按照這個趨勢,如果沒有意外,今年餐飲收入肯定能超過疫情前的2019年。
媒體採訪的專家們說,之所以取得這麼好的成績,是因為「政策+活動+場景」三輪驅動:消費潛力持續釋放,經營主體動力不斷增強。
有多強呢?企查查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全國新註冊的餐飲企業多達350萬家,同比增長速度和餐飲收入增速差不多。可專家沒說的是,今年前10個月,有105.6萬家餐飲企業永遠告別了這個行業。
朋友和咱說,今年和往年不一樣,一頭紮進餐飲行業創業的有很多零經驗的新人。他說的應該沒錯,今年上半年光是奶茶店就倒閉了8萬家,老炮們早就有不能開奶茶店的共識,新人們卻偏偏不信邪。
看到媒體採訪一些專業回收飯店設備的老闆,記者問他們這波把飯店開倒閉的人原來是幹啥的?老闆們說:有不少是教育培訓、地產等行業的。
是網約車不好開還是電單車不好騎,為什麼非要干餐飲?
月初的時候,百盛中國公布了三季報,結果股價暴跌。講真的,坐擁肯德基、必勝客、小肥羊等品牌的百盛中國今年業績可以,前三季度營收不考慮匯率因素同比增長15%,淨利潤同比增長18%,新增500家門店。就這,資本市場還不滿意?
百盛中國三季度末在全國有14102家門店,考慮到肯德基和必勝客加起來營收佔比超過95%,其它子品牌可以忽略不計。這麼多門店,公司三季度2.44億美元的淨利潤顯然不夠看。算了一下,淨利潤攤到每家店的話,每個月差不多人民幣:4萬塊。
這可是從不缺席桃色新聞的「瘋狂星期四V我50」肯德基啊!(肯德基在國內推出的瘋狂星期四的互動,在這一天肯德基有部分套餐給出了十分優惠的價格,並且每個星期四都不一樣。而最近推出的「瘋狂星期四V我50」(微信轉我50元)禮品卡,包括「我不是請客,是請你喜歡我」、「今天的你貌美如花,如什麼花」等多種土味文案的卡面,面額50元,在肯德基小程序、APP均有銷售)
這麼大的品牌,這麼強的供應鏈,這麼高的翻臺率,餐廳利潤率只能做到17%,交完27.5%的各項稅費後一家店一個月只能淨賺4萬塊人民幣。
肯定有人說,你看百盛中國的餐廳利潤率2021年只有13.7%,去年是14.1%,今年就有17%了。但資本市場看的是趨勢,對於一個快消品牌來說,最重要的是年輕人市場。年輕人才不管你什麼國際品牌,今年第三季度,肯德基平均客單價同比下降5%,而必勝客平均客單價則下降了9%。大家有華萊士、麥肯基、麥基基、塔斯汀之類更便宜的選項,在他們面前,肯德基可能真的太「奢侈」了……
在財報會上,百盛中國CEO說我們一定要記住,消費者支出正變得更為謹慎,我們銷售增長的方法除了好吃、好玩之外還有:極致性價比。
做餐飲的人一說這種網際網路大詞兒,咱的感覺就不太好。有朋友跟我說麥當勞情況好,一杯熱牛奶可以賣23塊。麥當勞當然好了,他們的特許經營有兩種模式,一種常規型是麥當勞把自有物業或長租物業租給你,再收特許經營費用和初始費用;另一種是發展型,就是你自己租場地,麥當勞問你收初始費用和提成。
說白點,麥當勞就是收費特別貴的包租公。
中信在2017年收購麥當勞大陸和香港地區業務後,有媒體分析過,中國區業務出售後是按照發展型特許經營模式經營,意思就是麥當勞在躺賺的同時還能以股東身份分利潤。
2020年初,中信在北交所掛牌轉讓股權時披露過一次財務信息:2018年麥當勞中國的淨利潤率不到5%——看起來,是不是也不賺錢?
有意思的是,這幾天麥當勞國際又從凱雷手裡買回了中國區28%的股份,價格是2017年出售時的6.7倍。並且全球新開店計畫多一半要開在中國,幾個股東都說到2028年中國店舖數量要破萬。這看起來像是每年收益跑不贏定期存款的樣子嗎?
年輕的朋友聽咱一句勸,別想著餐飲沒有門檻,這裡面的水很深,你把握不住。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